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157节
  而一个能带他们走向胜利和辉煌的将军,自然会受到拥护。
  黑云山稳定的基础是士卒,李跃对兵权从不离手。
  前锋左右营、中垒左右营、中坚左右营、骁骑左右营、游击左右营,再加上崔瑾手上的镇山左右营,黑云军的编制差不多完备。
  第二百零三章 军功爵
  各营基本组建完毕,便立即投入训练之中。
  李跃一向遵循生存是最好的训练。
  士卒们上山围猎,下水捕鱼,足迹从黑云山踏遍泰山,有时深入青徐地界。
  只要举着黑云赤旗,各州县的守军都不敢轻举妄动。
  而黑云军也没劫掠他们,连田地里成熟的粮食都没动,只捕杀野兽。
  青徐百姓自然拍手称快。
  乱世里野兽非常邪性,牲畜不吃,一心偷袭村落,捕杀人类。
  曾有斥候在须水之北见一兽,类鼠,红毛,大小如牛马,前爪如钩,捕水中浮尸为食,斥候欲射之,此物却钻入水中,不见踪影……
  一次次狩猎,也让青徐地区坞堡、郡县对黑云军信任起来。
  临淮郡高山县东山中聚集一群盗贼,有四五千之众,时常下山劫掠,百姓深受其害,郡县不堪其扰,却无力剿灭,见路过的黑云军秋毫无犯,便尝试的求援。
  路过的五百游击营果断出击,抬手就将山上的盗贼扫灭,还抓了两千多俘虏回兖州。
  这一举动立即赢得青徐各地交口称赞。
  以至于后来各地有事,直接派人去鲁军找崔瑾寻求帮助。
  挨着泰山郡的青州济南郡即墨、祝阿二县因水源纠纷不找济南太守,而是直接南下鲁郡,让崔瑾解决纠纷……
  青徐的赵军和羯赵任命的官吏逐渐成了摆设。
  黑云军虽然没占领这些地区,但影响力和软实力却在不断加强。
  当初鲁县一战,打出了黑云军声势。
  转眼间秋收到了,兖州境内忙碌起来,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周牵忙的脚不沾地,连黑云军都协助收割。
  李跃提着镰刀在田地里装了一天的样子,激励激励士气,后面就空闲了起来,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将军功爵制度完善起来。
  春秋时代便已有军功爵制,秦国商鞅变法只是将其完善,从公士到彻侯,分二十级,西汉立国之初,一以继之,武帝重视军功,北击匈奴,又置《武功爵》十一级。
  秦汉时的赫赫武功离不开军功爵。
  东汉时由于察举、征辟任官制度的推行,以及募兵制的实施,军功爵已经跟寻常士卒没多少关系。
  十八级以下的军功爵趋于衰亡,只剩下关内侯与列侯作为赐大臣和贵族之用。
  后由于滥封,从东汉至西晋,公侯不断增多,土地、丁户不敷封赏,又在列侯中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种,县侯仍食县,乡侯、亭侯则惟食一乡、一亭的租税。
  这也导致士族豪强空前壮大。
  司马炎立国,前前后后封了五十个王,五百多个公侯,跟汉魏虚封食邑不同,司马家是实封……
  普通士卒战场杀敌晋升之路基本被堵死,所以魏晋时期的军队跟秦汉时差距巨大。
  秦汉士卒闻战而喜,以从军为荣,而到了魏晋,士卒上升通道被堵死,百姓皆不愿从军,于是开始出现士家,也就是后来的军户,由官府强行指派,子子辈辈从军打仗,地位极其低下,寻常百姓都不愿嫁女儿给他们,只能士家之间互相通婚,与奴隶无异。
  所以五胡乱华时,晋军从上到下衰弱、稀烂到了极致。
  一群士族出身的膏腴子弟,领着一群军奴,怎么可能打得过残暴的胡人?
  雄汉时的一汉敌五胡成了久远的传说。
  黑云山想要驱除羯奴恢复河山,不能只喊口号,需要打通士卒的上升通道,激励他们杀敌的热情。
  李跃直接恢复秦汉时期的二十级军功制。
  这套东西经过实战检验,也适应眼下的形势,创新可以以后弄,而眼下是先把制度建立起来,从无到有。
  自上至下,名字稍作修改,分为上护军、少护军、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以上护军、少护军取代了列侯、关内侯,毕竟李跃现在还没有封侯的权力。
  这样也能将军功爵与贵族爵、官吏爵区分开来。
  其实这些秦汉爵名后面都对应着相应的奖赏,如公士、田一顷(汉魏一顷一百亩),宅一处,奴一人。
  上造可得两顷田,配三头牛,蓄隶两人。
  依次往上。
  不更,可免充更戍(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
  以兖州现在的条件,田不是问题,野外荒田遍地,奴隶暂时没有,不过河北遍地胡人,河北大乱在即,以后有的是机会。
  牛被李跃改成了骡驴,没办法,牛比较金贵,驴子遍地都是。
  弄出之后,李跃拿去征询常炜的意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都督此策乃底定霸业之基也!”常炜叹为观止。
  自东汉士族豪强崛起以来,就鲜有直接封赏士卒的。
  路都被他们堵死了。
  三国乱战,直接从军中杀上来的寥寥无几,也就魏延、丁奉等寥寥数人,绝大多数人要么出身豪强,有自己的部众,要么跟对了大哥。
  真正代表底层的是黄巾军。
  猛将起于卒伍,宰相始于州牧。
  战国时期韩非子便有如此论述。
  有时候李跃觉得司马家衰亡和五胡乱华是种必然,问题不断累积,又遇上了不思进取的司马家,也就集中爆发了……
  “中原百战之地,无险可守,唯有激励士卒,迎战四方之敌也!”李跃也是被逼的没办法。
  没有地利,只能多在人心上下功夫。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历史上从中原崛起势力不在少数。
  中原有中原的劣势,但也有其优势。
  李跃心中的构想也越来越清晰。
  常炜微微一笑,“山河之固在人心不在险,都督此法顺应当前时势!”
  这套军功爵制的本质是通过战功将土地重新分配,从根本上打破士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
  常炜不反对,李跃又让人送到鲁县和郓城,征询崔瑾和刘启的意见。
  崔瑾跟李跃心意相通,让李跃尽快推行。
  不过刘启却来信提醒李跃休养生息,不可穷兵黩武,眼下正是积蓄实力的关键时候,此策一下,军中必人心思战,无人安心农桑,劝李跃等到河北大乱时再推行,必能激励士气,以收奇效。
  言语颇为中肯。
  姜还是老的辣,再好的策略,也需要合适的时机。
  “刘公之言老成谋国也!”李跃欣然接纳,暂缓推行。
  第二百零四章 秋收
  忙忙碌碌一个月,丰收超过了周牵的预算,陈留粮库已经堆满,但兖州各地的粮食还在陆陆续续的运来。
  周牵又督促青壮修建新粮仓。
  “陈留屯田收一百一十五万石,东郡收九十三万石,鲁郡收五十六万石,流民五六月才迁过来,耽误了农时,不然能开垦更多的荒田。”周牵满脸汗水,虽然疲惫,却非常兴奋。
  三地加起来约二百六十四万石,这还不算其他郡县上缴的田赋。
  预计约有三百五十万左右。
  常炜道:“昔者邓艾治淮,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风调雨顺,能岁完五百万石为军资,六七年间,积三千万斛于淮上!”
  也就是四万人屯田淮河两岸,一年能收五百余万石粮食!
  跟邓艾屯田相比,兖州差了不少。
  而且兖州乃传统产粮区,灌溉系统修整一下就能用,一年收三百五十万石粮食,明显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周牵道:“下个月豆菽成熟,预计能收一百三十万,扩张太快,属下略有些手忙脚乱,明年将鲁郡至荥阳的荒田恢复,粮食至少能翻一倍!”
  如今要土地有土地,要人有人,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粮食肯定会增长。
  收了这么多粮食,李跃腰杆都硬了起来,不过看周牵消瘦的身形,略有些担忧,“如今我们已经站稳脚跟,前路漫漫,非一朝一夕可成,你定要注意身体,琐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办,过两天我让月姬给熬两釜温补的药。”
  “多谢都督。”都相处这么长时间,周牵还是那么谦逊。
  州务有刘启、周牵,新增了一个常炜,让李跃能从繁琐的政务中稍稍抽身,将心思花在军务上。
  如今黑云军扩充至三万,不过另一个问题也比较棘手。
  装备不足,也不够精良。
  军中各种装备五花八门,有荥阳郑家供给的,有陈留缴获石斌的,还有从各大战场尸体上扒下来的,多已老旧。
  别看梁犊、李农、石闵、石冲动辄十几万大军,实际上真正能战的也就那三四万的精锐,其他人要么二流士卒,要么是征发而来的青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黑云军装备五花八门,也影响军容。
  新招募的士卒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更别说盔甲。
  陈留附近有两座铁坊,一座在荥阳,被郑家控制,石遵夺位后,郑樱桃立为太后,郑家跟着水涨船高,对黑云山没有以前那么亲近。
  李跃暂时不想招惹他们。
  郑家每月也会送两三百件兵器铁甲来,不过这点东西,远远无法满足黑云军的需求。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