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争魏 > 第1253章
  而《三国演义》这本书,也一版再班,连大兴储存的纸张都不够用了。
  依然无法降低百姓们的热情。
  巨大的需求,推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岭南、云南、辽东森林茂盛之地,大量的造纸工坊拔地而起,向关中、中原输送纸张。
  关中和中原的树木则禁止砍伐。
  这也推动了云南、岭南、辽东的经济。
  当然,最赚钱的还是文学馆,一本杜预、文鸯、羊祜、陆抗签名的《三国演义》被炒到了天价。
  让杨峥惊讶的是,最值钱的竟然是安乐公刘禅签名过的。
  真算起来,刘禅才是三国历史的活化石。
  正版的太贵,寻常人家买不起。
  新崛起的中产小地主们为了抬高自家的档次,只能委托书生抄书。
  市面上出现大量抄书为生的人,养活了一大群人。
  抄着抄着,启发就来了,市面上开始出现《东周演义》、《战国演义》、《楚汉演义》、《汉武大传》等等……
  虽然比不上官府的《三国演义》,但市面上照样如饥似渴,随便一本就赚的盆满钵满,够吃一辈子。
  不过历史就这么多,而需求却是如此旺盛。
  很多文人开始发挥想象力,加入上古神魔元素,伏羲女娲、黄帝蚩尤纷纷登场。
  太久远之事,无史料可查,文人们只能自行脑洞,编纂情节。
  小说也就渐渐诞生了。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写着写着,开始偏向风花雪月。
  风花雪月也就罢了,后面居然出现大量的颜色小说,尺度相当之大,花样百出……
  杨峥作为正人君子,看了几本之后,觉得这玩意儿绝不能放开,不然不利大秦的精神文明建设……
  下令宣义司查抄这些乱七八糟的书。
  好在现在只是一个苗头而已。
  不过有些书就很过分了,字里行间居然吹捧魏晋,暗戳戳的指桑骂槐贬低大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有些文人当年受过司马家的恩惠,自然怀念他们。
  杨峥对写颜色书的人一般也就教育一顿完事了,但对贬低大秦的人绝不手软,全部发配辽东、河中,让他们接接地气。
  当然,市面上绝大多数书还是积极向上的。
  也不是官府强制要求,而是经过了近百年的残酷乱世之后,百姓需要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
  忠孝、仁德、信义、勇武等等。
  文化跟国家的强大息息相关。
  一个王朝的腐坏肯定也会体现在文化上。
  明面上朝廷对这些东西不管,实则暗地里一直在关注和引导,以避免走歪了。
  文学馆还将《三国演义》等优秀书籍翻译成罗马文、波斯文、天竺文。
  各国使团、商贾趋之若鹜。
  在这个到处是文化荒地的时代,如此巨作简直是空前绝后。
  儒家的东西也通过这些书深深的影响了其他国家,成为文化输出的典范。
  卡利努斯对《三国演义》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陛下,这本书简直汇集了华夏的所有智慧,它一定要出现在罗马的土地上!”
  杨峥忽然感觉不妥,这里面的权谋和兵法都是实实在在的,万一被罗马人学去了……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无所谓了。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罗马人真按照《三国演义》来打仗,绝对是找死了……
  “如你所愿。”
  “请陛下签上您的名字,让罗马的子民知道东方有一位伟大的君主!”这厮学的挺快,连马屁都拍的像那么一回事了。
  皇帝的名讳当然不能随便签,杨峥只能用私玺盖了几本,敷衍过去。
  第九百六十六章 来客
  江东,建业。
  长江上千帆如云,来来去去,异常壮观。
  港口上停泊几百艘大船,有专门河运的平底大船,也有海运连幢海船。
  随着岭南和交趾的兴起,建业成了力南北之间的中转站,南方的粮食、物产通过海运到达长江,经由长江进入濡须水,再经濡须入淝水、淮水、颍水,抵达洛阳,再经黄河进入关中。
  近万漕夫、纤夫在港口上忙碌着,将港口的货物搬上船,又将船上的货物卸下岸。
  人口和物资的聚集,建业想不繁荣都难。
  一条漕运就养活了数万人。
  比起耕田,漕运旱涝保收,一人出力,可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男人出力,女人修修补补,做些刺绣,老人种些蔬菜,家中还有盈余。
  朝廷对漕夫不收赋税,只每年的漕运淡季,征发两个月的徭役。
  疏浚河道,或者建造港口,包吃包住,因此漕夫们欣然而往。
  这几年,在王濬的悉心治理下,建业更是烈火烹油一般。
  如今的建业城比当年大了一倍不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高台楼阁,栉次鳞比,南来北往之人多会驻足几日,品一品江南的风情。
  偶尔亦可见奇装异服的粟特人、波斯人等等。
  建业的繁荣,也带动了整个江东。
  曾经的山越、山蛮,在均田制的引导下,走出深山,成为大秦的待归和治民,兴修水利,开垦荒田。
  有水的地方,土地自然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