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争魏 > 第387章
  这句话说的霸气十足。
  司马懿故去之后,曹魏大将,当以郭淮为首,毌丘俭、王昶、诸葛诞都要排在他后面。
  “那么父亲……欲匡扶大魏乎?”侄子郭豫激动道。
  “大魏……”郭淮蹙眉,额上皱纹挤成一个“川”字,令他的老态越发明显,环视自己的子侄,忽然间就明白了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的想法。
  司马懿七十岁的高龄,就算政变成功,能掌几日的权?
  还不是因为他的两个麒麟儿。
  王凌亦是如此,四个儿子,皆有龙凤之资。
  但郭氏子弟却没有一个能成事的。
  长子郭统,文武都会一点儿,但都只会那么一点儿,偏偏野心不小,非是持家之人。
  其他四个儿子,也能上阵统军,却全是中人之姿,不失纨绔之气。
  几个侄儿反倒成器一些。
  郭淮戎马半生,已过耳顺之年,不得不考虑身后之事。
  没有什么比郭家的延续更重要。
  当年骆谷之战,作为前锋的郭淮毅然决然扔下曹爽、夏侯玄回返关中,就已经证明他对曹魏的忠诚有几分。
  良久,郭淮长长一声叹息,“如今士族皆心向司马家,大魏回天乏力,明日,郭统动身返回洛阳。”
  魏制,统兵大将、外镇大吏,其子嗣家眷收于都城。
  郭统满脸的不甘心,“父亲不愿匡扶大魏,若他人起兵,父亲又当如何?”
  “他人?”郭淮笑了一声,“他人不是司马师之敌。”
  侄子郭展开口道:“邓艾当年不过一田舍郎,石苞一车夫,皆为司马太傅简拔,王昶、胡遵、州泰、王基为其故旧,胡质、胡奋、陈骞受其恩惠,皆愿为司马氏之爪牙,一方叛动,八方悉至?天下何人敢起兵?莫非是朝堂上的几个书生,或者西面或者东面的二武夫?一隅之地,不足以成事,我郭家不如静观其变,何必以身犯险?”
  这个侄子算是郭家最出类拔萃之人。
  郭统郁闷的垂下头去。
  庐江。
  文钦父子三人拱手不拜,听着洛阳使者宣读诏令。
  “将军素有勇节,累击吴贼,敌闻风而丧胆,赐爵关中侯,赏金银三千,钱帛三万。”
  宦官抑扬顿挫的念完,但文钦脸上没有任何激动之色。
  魏国若有不安分之地,也就只有庐江了。
  自从被曹爽封为冠军将军后,文钦自诩武勇过人,动辄攻击江北吴军,数有战功,虚报虏获,以徼宠赏。
  时司马懿卧病,司马师掌政,多不见许,文钦暗恨之。
  嘉平二年,文钦欲立大功,诈降吴国,引诱吴大将朱异,被识破诈谋,孙权令吕据督率二万人马与朱异部曲合兵,挺进庐江,文钦闭城而守,龟缩不出,四面求援。
  被扬州都督诸葛诞讥笑,二人互相厌恶,几乎反目成仇。
  唯有毌丘俭对其另眼相看,数次上表为其遮掩求请,两人关系日洽。
  “文将军,何不领旨谢恩?”宦官小心提醒道。
  文钦贪婪残暴的恶名人尽皆知,王凌曾多次弹劾,不过当时受曹爽庇护,没被追究。
  望着一脸横肉、虬髯倒生的文钦,宦官也有些发憷。
  文钦一把抓来诏令,一脸嫌弃道:“某累有大功,为何只这么点封赏,嗯?”
  斜眼望来,目光似剑,刺在宦官脸上。
  宦官双膝一软,险些摔倒,被一只手扶住,抬眼而望,却见文钦背后的少年站在面前,温和道:“上使当心。”
  官宦感激道:“多谢少将军,多谢。”
  擦了擦脸上的冷汗,对文钦拱手道:“将军既然接诏,某就告辞了。”
  也不待文钦应允,转头就走。
  慌慌张张,如受惊吓的野鹿。
  文钦哈哈大笑,“吾之虎威,何人不惧?”
  另一子文虎奉承道:“天下无人不惧父亲虎威!”
  文钦有三子,长子入质洛阳,次子文鸯,三子文虎。
  文钦见文鸯没笑,也没奉承,眼如铜铃瞪着文鸯不悦道:“你扶他作甚?”
  “洛阳上使,受陛下诏令而来,父亲不可太怠慢了。”文鸯对文钦的怒视无动于衷。
  此时的文鸯只有十五岁,却生的高大挺拔,面如满月,剑眉星目,英武不凡。
  文钦怒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咧嘴一笑,“我儿所言甚是。”
  第二百八十四章 赏赐
  司马懿对三国的影响绝对巨大。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魏武有迁都暂避锋芒之心,司马懿、蒋济献联吴破关之策。
  一生战绩七胜两平一败。
  襄阳胜诸葛瑾,石阳胜孙权,上庸擒孟达,辽东定公孙,三州口胜朱然,庐江退诸葛恪,寿春逼降王凌,这还不算高平陵取曹爽。
  每一场胜利都对天下局势有重大影响。
  连作为对手的孙权都敬佩不已,曾告诫公孙渊:“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
  两平一败于同一人手中。
  ——诸葛武侯!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人太过璀璨,以至于三国后时代显得有些黯淡。
  在书中看司马懿,和真正面对司马懿,绝对是两种感受。
  幸亏这个时候的杨峥没资格成为他的对手。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