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北宋最强大少爷 > 第299章 距离突突突还任重道远
  “一二一,一二一……”
  新兵训练工作仍旧在持续紧张的进行中。
  马金偲负责调教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体能,以及纪律。
  狄咏算是政委,这家伙始终像个文青,且非常崇拜大雱的语录和模式,于是负责新兵的洗脑以及组织生活什么的。这家伙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加成,他是狄青的儿子,狄青作为从最底层爬起来的人,在怎么和基层大头兵沟通方面是真有心得的。
  实际上仍旧是王雱强调的“不脱离基层”的重要性,于是在这个层面上,展昭武功在高名气再大也没什么用,比狄咏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穆桂英比展昭好些,但也远不如狄咏和马金偲。
  所以穆桂英展昭两人名誉上是抚宁军的将主和副将,但实际执行工作的人是马金偲和狄咏。穆桂英展昭现在的工作除了护卫外,更多是进行理论层面的“研发”。
  譬如穆桂英会犹如总教官一样结合自己的心得,给他们讲解“势”,然后讲小团队譬如五六人在局部战术上的配合应用。
  而展昭则犹如副总教官一样,给他们讲一些“态”,侵略如火的心态。还总结了些简单实用的肉搏技巧,简化为作战八式交给他们。这练不成高手,却都是很实用的东西,只要用功,就能大幅减少他们面临搏杀时候的流血。
  至于王雱很少露面了,王雱的工作是统筹。关注马金偲狄咏展昭穆桂英四人的工作方式,然后记录他们的“教案”,进行总结和汇编。
  这是王雱的试错。发现问题就纠正,发现特点就记录下来跟进观察,于是,这些就会犹如当初积累在西北投行的那些“笔记、图纸、心得”一样,是大雱的累积,最终会慢慢形成统一的教材,用于将来的军校。
  大雱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文人儒帅,汴京那些吟诗作对的相公并不是。
  这些东西事无巨细的都需要王雱统筹,所以真说起来抚宁县的直接政务没多少,无非是大略看一下安东耿天骘全柏林呈交的文件,签署批示一下,但王雱总是很忙。
  小铃铛总是看着大雱忙到深夜,却不明觉厉。
  除了军校教材的汇编,王雱还忙于把少量还存在记忆中的基础知识汇编成册,譬如最初级的化学、物理、算术、几何等等。
  真正的内功是这些。王雱脑袋里那些穿越者的脑洞其实很快就会烧光,所以现在必须播下种子,让下一代去走这些路。事实证明这才是正确路线。
  这方面王雱的知识储备真没多少,忘记的差不多了。但给古代的小屁孩们启蒙、用一些神奇现象以及简单小实验、勾起他们的兴趣是足够的。
  往后才是重点。
  这批种子广泛的播下去后,他们中大部分会成为素质更好的技工,少部分人则会成为学业有成,很快参与到教育别人的教师行列中。
  在这基础上大数据般的大浪淘沙,遇到一两个类似武学上的穆桂英展昭,那么无疑,哪门学科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远远超过大雱现有的功底和心得。
  这个进程不用担心走弯路点歪教学树。因为有王雱把关,相关知识王雱的确忘得差不多了,但别人提出理论来的时候王雱肯定能看懂,然后更具成熟的历史进程,王雱能轻易判断路线歪还不是不歪。
  总之这些都是很宏大的工程,做起来很难,见效也会很慢,但是随着抚宁县的财政逐步改善,必须要起步、开始建设这个架构了。
  否则王雱那点可怜的知识储备很快就用光,或许可以在用光前干掉西夏和辽国。但这不够猥琐,王雱的目标是在将来从宰相位置退休前,能亲眼看到大宋的战略轰炸机集群飞在地中海上空突突突。
  说起突突突,目前最靠近这个目标的是燧发枪项目,但即便这个项目也急不了,差的还太多。
  王雱也在同步进行火药工艺改进。要做这些事又涉及了非常多的问题,譬如保密机制的总结,政治敏感度等等问题。
  小规模研发测试火药,又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是可以的。但是要为将来的量产做准备,就有许多政治问题要解决,要想好公关方式。
  除了上述这些政策性的东西,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大堆。
  火药的材料来源倒是比较广泛,对穿越者而言,最佳配比也都是有直接数据的。但这些其实不是重点,就算知道了配比,拿不出来就是拿不出来。
  王雱自己小规模多次制造出来的火药,威力的确比大宋匠作监有进步,但问题仍旧很大。可提升的地方还很多。如此导致就算是老罗爹造的精品枪,有效射程也就止步于五百步左右。
  那个时候测试王雱偷换了概念,五百步能打烂泥砖不代表就能打死人,或许只能打伤。
  尤其对方穿了质量好的皮甲时就不行了,因为王雱亲自测试的结果是,处理工艺好的牛皮,无法在五百步被燧发枪打穿透,那就更不要提金属甲。
  看似火药似乎没什么技术门槛,只有实际试产的时才真的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配比是远远不够的,每个环节都能影响到火药的质量,譬如木炭的来源,硫磺硝石的纯度和处理工艺。
  一开始大雱便信心满满的犯了这些错误,以为把东西找来,依照比例混合后燧发枪的威力就爆表了,然而并不能!
  大雱自己头两次制造出来的火药就是垃圾,成色都完全不对,烟雾又大,又难闻,燃烧速度较慢,不是那种“哗啦一下爆发”的感觉。
  是的配比就是那个配比,但粗糙的工艺过程导致掺杂了许多没用的杂质,都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哦,甚至工人的头皮屑都混合进去了有没有?除了这些外,包括浸泡压实碾碎筛选等等过程,都有很大秘诀在其中。甚至混合出来的颗粒形态和颗粒大小,它都能最终影响到爆发时候的量能。
  穿越者又怎么样,从基础原料的源头开始、这些所有的过程就叫“工艺”。这些东西不过关,就肯定拿不出射程八百步的燧发枪来。
  所以等待改进的地方太多,依据王雱经验,单纯以老罗爹造的那把枪的精度和膛线水准而言,若真有满血版黑火药,射程最终会到达一千五百步。
  就算是缩水量产版,也必须达到一千步才算合格。所以就连大雱都面临这些蛋疼的问题,西夏蛮子拿走一份残血版的燧发枪图纸有个蛋用。印度阿三若有f22的图纸又有个蛋用?
  除了工艺上的问题还有其他问题,就是量产后的品控以及安全问题。火药是会爆会烧、会死人的东西。作为穿业者在实验阶段,可以小心翼翼杜绝的问题,不代表量产时候那些懵懂的半童工就能保证质量还保证安全生产。
  于是就连火药也回到现在燧发枪的问题上来了,技术当然没有门槛。但流水线量产状态下的管理流程以及工艺,就是两大拦路虎。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不叫工业化,而叫玩物丧志,可以看做纨绔子弟骗经费的项目。
  不过这些都正在紧张密集的进行公关。西北机械厂内也已经成立了秘密车间,上了火药项目。这个项目是机密也是犯罪,若被朝廷的相公们发现那是真有责任的,因为这东西大宋之内只有一个机构能造,就是匠作监,律属兵部的军造监都没有这个制造权限。
  这方面老罗爹和现有团队没太多心得,不过宝贵的在于他们之前积累了很多材料处理、生产流程和工艺控制等方面的宝贵经验,那么摸索起来也就相对的轻车熟路……
  地下党头子狄咏留在绥德军方面的密探组送来消息:曹首义有动作。在王雱公开判处曹晴死刑后,曹首义不打算从京城大理寺公关,而是打算劫牢救出曹晴。
  老曹这决策并没有毛病。因为这种问题很难翻案,除非曹晴是文人。
  否则就算从大理寺层面驳回“死刑判决”,也不可能免罪。涉及到这种内部间谍奸细的问题,就算宽松的大宋也自来是矫枉过正的,且摆明了这是政治层面上王雱和曹首义的“文武撕逼”。所以没有惊喜,永兴军路提刑司里面的熟人、一个经验丰富的推官给曹首义的建议是:驳回死刑有可能,但只要王雱敢冒着得罪曹家的风险强行判了,曹晴脱罪便基本没戏。
  那么老曹当然只有硬干。现在的政治形势,皇帝病危时候有小道传言说“皇后谋逆”。或许传言仅仅是传言,是笑谈。皇后若真谋逆怎么能活到现在?
  但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有这种传言的现有政治形势下,曹家的人一但真被王雱用这方面的问题定罪,政治上就是曹家的灾难。所以只能在确认前把人救走。人都没有了,曹晴也始终没签认罪文书,那就成为了未定调的悬案。
  至于谁做的?当然是边境地区一切皆有可能,西夏人做的。现在大家都知道王雱抓捕了一个西夏重要人物。
  西夏救人时候搞乱了囚牢,混乱中导致曹晴不知所踪。这些逻辑就是曹首义需要的。这个逻辑的确会被人引申到曹晴真是西夏奸细的问题上来,但好歹不会定调。无图无真相,人都不在,案子都没结,所以它也可以是“王雱自导自演报复曹家”的逻辑。比正式被朝廷结案定调的后果轻多了。
  这些是曹首义所希望的,于是五月中旬,西北抚宁县爆出大案,传闻地牢被劫持,神机雱亲自抓捕的两个重要嫌疑人不知所踪。
  此番劫牢做的非常高明,展昭呈报给王雱的调查结果是:较大可能乃是道门八大高手中的人出手,甚至是吕纯阳亲自出手。
  这点上王雱心里有数,做这种事曹首义当然没蠢到自己出手,肯定会找曹晴她师傅吕纯阳求救的。不过抚宁县的官方口径上,却不能公开宣扬是道门做的。于是对这个事件王雱保持沉默不说话,而曹首义方面在大肆渲染:乃是王雱得罪了西夏人后遭遇的破坏和报复。
  至于王雱到底怎么得罪西夏人了?妈的谁知道呢,又有谁会去关心真相。
  这事注定会是王雱的污点、政绩上的过失。但暂时不会发作,也就年终总结时候会被朝廷的相公们考虑。然而那时王雱的经济成可以遮掩百丑,让无比缺钱的朝廷忽略掉大雱所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