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小知县 > 小知县 第56节
  满天下难有第二个,更难有如此精妙的雕刻。
  知州夫人笑道:“是了,妇人仰慕皇后娘娘品格,能仿照皇后娘娘的妆匣做件好物,实在三生有幸。”
  这话既说了自己有跟皇后娘娘一样的物件,又拍了皇后马匹,还表现的谦逊有礼。
  众人只有赞叹的份。
  不过也是,谁不想跟皇后娘娘一样,娘娘跟陛下夫妻恩爱,多年无子女也不曾厌弃。
  直到前些年才在皇后娘娘规劝下纳了两名妃子。
  其中一位生下皇儿,立刻过继到娘娘名下。
  就算普通人家夫君如此,都会让人艳羡。
  更别说天家夫妻。
  所以世人,特别是女子,都以追随皇后娘娘为荣。
  吃穿用度,样样能引导承平国风尚。
  知州夫人得了这一件好东西,自然被人追捧。
  但问及在哪求来的,却问不出所以然,只道这是汴京葫芦秀才所做,那葫芦秀才如今也不在汴京,不知去向。
  那就是孤品了。
  这东西的价值再次攀升。
  有这样的风头,等葫芦秀才设计的葫芦饮食器具出现时立刻风靡,似乎一点也不意外?
  纪炀听完这些,心里已经分析个七七八八。
  从他的视角来看,赶来扬州买葫芦的扬州商人,花重金买葫芦摆件,果然不同寻常。
  他买这东西就是为了送礼。
  当初急匆匆带着东西回去,甚至把葫芦饮食器具一共带到扬州,随手扔到杂货店里,然后赶着去送礼了。
  自然送给扬州知州夫人,过年前后送的,所以正月十五被拿出来炫耀,也符合常理。
  上元节又是古代情人节,有这种象征祈求夫妻恩爱的物件,更是正常。
  但这事还没出,扬州那商人便料到,便宜的葫芦饮食器具会因为葫芦秀才的名声,而变得不同。
  过年后立刻下了五千套订单试试水。
  反正这东西便宜,五千套不过几十两银子,卖不出他也不心疼。
  等借着葫芦秀才,借着知州夫人,再借着皇后娘娘。
  葫芦器具果然流行起来。
  谁让东西便宜,好看,还带了葫芦秀才的名声。
  更重要是耐用,小商小贩如今最喜欢的,就是这东西了,因为价格低廉,丢了也是不心疼的。
  在纪炀看来,简直是古代版一次性餐具。
  再接着便是一万五千套的订单。
  而葫芦秀才所在何方,也被这个扬州商人刻意隐瞒起来。
  为的就是凸显知州夫人所收礼物的特殊性。
  一个商品,只有一件,价值自然不同。
  若多了起来,重要程度直接打折扣。
  所以知州夫人估计确实不知葫芦秀才在哪,也让葫芦器具有了特殊性。
  这些事情顺下来,纪炀已经把全貌猜得七七八八。
  好家伙,他们的葫芦器具没在本地卖起来,反而顺着运河在其他地方大火。
  甚至出口转内销,潞州本地人要去扬州追捧潞州的东西?
  扶江县做葫芦的百姓听到此事,脸上表情既好笑又震惊。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发生?
  不过也能看出来,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很受欢迎!
  那是不是说明,他们能靠葫芦器具挣很多钱?
  不得不说,现在扶江县百姓的心已经活泛起来,不用纪炀多说,他们已经能举一反三了!
  葫芦器具的发展确实出乎纪炀意料。
  但能卖得极好,倒是在他规划当中,葫芦的特殊性确实很不一样。
  卖得好就行,只要能给扶江县百姓创收,管它葫芦器具卖给谁?
  纪炀还紧急从玉县丞那要了一批过来,直接送到潞州城其他杂货店去卖。
  好让潞州百姓知道,这风靡扬州的物件,是潞州的!是扶江县的!
  虽然他人不在,但总要在潞州城刷点存在感,好让知州他们知道自己还在,自己要的东西还没给呢!
  眼看所有公务处理妥当。
  纪炀又去看了看滕显,见他痴迷新葫芦的制造,自然不好打扰。
  而他本人,也要开始闭关读书了!
  这次不是他想读,而是为了应付年末官员考察,不读不行!
  每年秋冬,便是官员例行考察的时间。
  县里的人还好说,题目不会太难。
  但他们这些知县则要打起精神。
  纪炀还好点,他这属于一年小考。
  隔壁常华县知县则正逢他的三年一大考。
  要不然能从今年五六月份就开始走关系,这次的大考关乎他的升迁,肯定紧张。
  听说魏大人从潞州回常华县,一直闭门不出,就是在做准备的准备。
  纪炀回来的晚不说,又安排了建官学,还查了葫芦作坊等等。
  现在闭门读书,已经算晚的。
  衙门都知这件事的重要性,基本不拿事情来打扰。
  其实在纪炀看来,这年末考核,其中一大半的“试题”早在九月时,面见知州的知州的时候已经做过了。
  现在考核成绩已经定下大半。
  等十一月再去潞州城接受问询,也只是定下最终成绩而已。
  不过今年特殊,他既想问潞州城那边要来东西,没道理临门一脚不准备好。
  仗着之前的功绩若轻狂怠慢,难免影响官学官道乃至运河的进程。
  所以不得不认真对待。
  说起考核,自然是指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总结下来便是德,慎,公,勤。
  接下来的二十七最,则是比较细致的条例,比如有没有举荐良才,平时是否清明,公不公平,治下从兵士到百姓再到田地,再到自己礼仪等等,还包括了本地的犯罪率,审理案件效率等等。
  这些算“平时成绩”。
  最后结合十一月去潞州城殿前问答,得出最终成绩。
  其实这套制度,在现代的职场,学校也常见。
  就是平时成绩跟考试成绩结合,来予以考核。
  这些评价,还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以及最末尾的下中,下下。
  每个评价还有评语。
  比如若被评为中中,那便是职事粗理。
  若被评中下,则是爱憎任情。
  到这已经很不好,下中之时,评语则是职务废缺,这会已经离贬官不远了。
  下下更是居官谄诈,贪浊有伏。
  此时不仅要贬官,流放下狱更少不了。
  虽说只要不是出什么大错,上面也不会给道中中以下评价。
  但大多官员要的可不是稳不出错,稳不能升官啊。
  都到他们这地步了。
  除了纪炀这种特殊情况之外,大多都是寒窗苦读几十年,谁会甘于当一辈子的知县?
  所以哪个知县不想让自己期末成绩单上,留下上上,上中的成绩?
  说白了!
  有利升迁!
  甚至是升迁的重要标准之一。
  等这些东西呈到上司那里,许多上司可不知道他们谁是谁,而这些卷宗档案一目了然。
  为了有份好的升迁履历,拼了!
  纪炀则是,为了官学官道运河,拼了!
  虽说已经熟知扶江县各项事务,但根据知州查问他的问题,再补充补充。
  到时候不是知州亲问,而是手下四五个官员来问,务必要做到最好!
  纪炀白日学习,清晨则起来锻炼,凌县尉跟平安,最后还有捕快等人也跟着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