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后,城郊外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麦收景象,太阳火辣辣的毒,李薇只每天早上或者傍晚去田里瞧瞧,当然她不去瞧也可,有钟明管着,那些长工们又是自家用熟的,麦收也并非什么复杂精细的活计。
她去瞧的,主要还是看采收种子的进度以及她那几亩试验田里麦子晾晒的情况和收成。她最关心的当属收成。
这几年田里水肥充足,其它的麦田,一亩收三至四石,这个相当于前世的亩产五百斤左右,与她记忆中儿时农村落后耕种时的产量相比,已经能打个平平。但是,与周边旁的人家的良田相比,却也只是每亩能多出一半石而已。
而她的那块试验田,在李薇看来,水肥更足,应该亩产四石至五石,才能达到她的心理预期。
如果能达到她的预期,那么便说明粪丹的肥力足够,秋粮作物仍可以随水追施粪丹,而且荒地之中,也可以随水追施,确保秋粮的收成。
这天早上,风极爽利,李薇用过早饭,要去田里。李海歆本是也要去看看,但是,后面院子还余下些收尾的活计,另有匠人工头要结余帐,他一时走不开。
何氏便说,一日不去也成,等明日让李海歆去,李薇便说,她在田里瞧过他们过称便回来。
几个丫头和方哥儿也很兴奋,在车上叽叽喳喳的议论着,今日要称量的试验田的收成。
李薇微笑不语,心中却想着另一宗事儿。那块田无论水肥均不缺,更没有受遭受虫害,麦苗稀稠也是精心她精心控制过的。无论今日称量结果如何,在现有种子里,麦子能达到这个收成,几乎是最高最好的,已是极限。
现有的种子抗风抗倒伏能力不强,且麦子叶极多,种得太稠,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使麦田下部密不透风,不利于麦子生长,反而会降低产量。若要再进一步增产,只能指望她发现的那几穗新种子了。
李薇几人到时,钟明已将试验田里晒干的麦子扬好晾晒干,堆成了堆儿。这会儿已将上面盖着隔露水的草栅子揭起来,晾去清晨的潮气。
这块打麦场是在原先的麦子田里临时压出来的,足足有五六亩地大小。等麦子全部晾晒干入仓后,再浇水犁田后,种上早熟秋粮作物,如绿豆大豆等,两不误事。
“五小姐,咱们开称吧?”钟明领着几个长工过来。今儿又有十几亩的粮,晒干晾净要入仓。现在都推成尖尖一堆儿,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着金黄色丰收的光泽。
李薇笑着点头。钟明招呼长工们过来称量,称量的结果是一共收了二十八石的粮食,李薇有些遗憾,这块试验田是六亩大小,折合下来,一亩不足五石。
钟明与长工们则是乐得喜笑颜开,都说从未见过这么高产的麦子,有人说,某地有户人家,以塘泥铺田,最终产量也不过强强四石半。
李薇笑了下,又问钟明其它田中的产量,钟明搓着手高兴的道,“五小姐,今年可比去年强,去年平均折合是三石八斗,今年是亩产四石二斗。每亩增收四斗粮食呢。”
李薇点头,二百二十亩的麦子,共约收麦子九百二十石,除去留种子外,夏粮收约四百十两银子。除去其它支出与税粮外,兴许能余下三百两左右的银子。
心下对这个收成还算满意,叮嘱钟明别把种子与他粮食混了,看天色不早,日头又开始发威,让麦穗留下一两银子给钟明,让他给长工们买点瓜果之类消消暑气,便坐着马车回城。
路上,想起原先跟春柳说过要赊粮给周濂的话,也不知周濂那边儿是否真的缺银子,便让方哥儿入了城先不回家,到周府去问个究竟,若真的周转不开,自家的粮便直接拉到周濂的酒坊子里得了。
到了周府,春柳却不在,一问下人才知,原是吃过早饭便去了自己家。李薇失笑,“得,我们多跑个空,走吧,咱们回家。”
一行人回到家中时,何氏与李海歆均是一身新衫,打扮得整洁庄重,正要出门的样子,李薇诧异,“都快午时了,你们去哪儿?”
何氏笑了笑,“贺府老爷夫人使人送信儿,请我们中午到摘星楼叙话。你来的正好,我已叫黄大娘给你们准备了午饭,你陪你三姐在家里吃吧。”
李薇心中大急,急忙看向春柳,春柳向她眨了眨眼睛,笑道,“娘,方才我已说了,今儿我陪着你们去。梨花说亲事,我这个当姐姐跟着去,也不为过!”
李海歆眉头一皱,似是不愿,李薇赶忙在他开口前,抢着说道,“是,三姐也去罢。多个人替我把把关,有什么不好的。”
何氏看她一脸的急切,笑道,“亲事都做下了,还有什么把关不把关的。”
李薇又道,“那今儿去,少不得会说些正经的事儿,三姐这些年宜阳的风俗忌讳也知道不少,去了能给娘出出主意嘛。”
春柳在一旁笑道,“梨花说的这个没错儿。我见天在家里没什么事儿,到外面儿走动的也不少,比娘听得还多些呢。”一边说一边向自家的马车走去,一副跟定的架式。
何氏向李海歆一笑,“行,让她跟着吧。”
看着两辆马车一前一后出了院子,春柳从车窗中探出头来,向她做了个安心的手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