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循声回头,却见一个身着普通细棉衣衫,头戴青色头巾,年约十八九岁的年轻男子立在身后不远处。迎着李薇投来的目光,他微微笑了下,虽是平常眉眼儿,笑起来却让人如沐春风。
“那个,这位大,大叔,你刚才说的落葵子就是胭脂菜,那胭脂菜又是什么?”
年青男子听到“大叔”这两个字,又无声的笑了起来,“胭脂菜在南方也叫紫葵,是一种蔬菜,果实为浆果,果肉紫色多汁,这紫粉便是添加了这种紫色汁液做成的。”
顿了顿又道,“这种菜江南多产,咱们这里并没有!”
那位货郎听完这人的话,向方才那两位想买不买的姑娘道,“两位小姐,你们听见了吧,这落葵子是菜的籽儿,不伤脸的!”
说完又悄悄剜了李薇与春杏的后背一眼。
李薇听他说完,又惊喜又遗憾。借着货郎的话向那两位买主甜甜笑着,“两位姐姐,刚才是我不好,差点坏了货郎大叔的声誉。我只是好奇这落葵子罢了。”
说完又向那青年道谢。问他,“这位大,大哥,那个,你见过落葵子吗?”
那青年点点头,说曾在江南见过。李薇还要再问,这会李海歆与何氏挤了过来,训斥李薇与春杏,又向那人道谢。
拉着二人往客栈走,“就为了个什么落葵子,看你和春杏跑得欢实的!一晌午功夫都让你们给耽搁了。”
李薇嘿嘿笑着,回头看那青年还立原地向这边儿看,便扬扬手,向他道谢。
回到客栈用了午饭,李薇和春杏回到二楼房间里,弄清楚落葵子是什么东东,两人都很兴奋,对坐在桌子前摆弄着那盒紫粉,议论着刚才得到的信息。
“梨花,你说,要是用指甲草的汁液染这粉,会不会变成鲜红色的?”
李薇摇头,她本能得觉得不会,有好多花儿颜色很好看,一旦捣成花泥,则是另一种颜色,完全没有了花本色的那种娇艳。
想了想便说,“四姐,你那个粉能做得跟这个粉一样细吗?”
为了磨出更细的粉,春杏在冬天里还缠着她爹去村子里一户匠人家里定做了一台手摇的小石磨,自那小石磨做好后,她没事儿就捣故,把买的两斤宣州米都快用完了,也没见她弄出什么成品来。
提到这个春杏脸色黯了一下,摇头。兴致突然没那么高了。
春柳半靠在床上歇息,听着她们两个对话,笑了笑,没说话。
吃过午饭歇息了一下,下午一家人在店小二的指引下,套了牛车去宜阳县县郊的司稼庙,拜田祖神,李薇很是稀奇,来这个时空这么久,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庙,有这样的神。
她才刚多问了两句,何氏便让她打住,说拜神之前,不能乱问乱说。李薇便收了声,好在去的这一路,极为热闹,有步行的前往的,也有徒步拉着架子车,推着一家老小前往,也有不少县城里的富贵人家,前有人开道,旁边有人相护,后又有下人相随,一路呼呼喝喝的,张扬得很!姐妹三人私下评评这个,说说那个,倒也不闷。
以这个架式看来,这个她从没有听说过的司稼庙,香火还是十分的鼎盛呢。
李海歆赶着牛车随着人流不紧不慢的走着,约走了大半个时辰,到了司稼庙,因为是正十五的缘故,庙宇前面儿格外热闹。卖香烛的,卖各式各样小玩艺儿的,象风车泥泥狗什么的,更有许多卖点心的小货摊儿。
何氏看着这黑压压的人群,登时发了愁,这么多人,李海歆要看着牛车,自己抱着孩子,春柳三个是女娃儿,挤进去万一有什么事儿,可怎么办。
何氏思量了一会儿,与李薇说,“你们爷几个在这里等着吧,我一个人进去拜拜就好。拜完神,咱们在这外面儿逛逛,也瞧瞧稀罕儿。”
李海歆点头应声,春柳从何氏怀中接过虎子,何氏拎了早已备好的香烛,向庙门走去。
李海歆把牛车赶到路旁,让几姐妹过去,坐在车上,别让人冲撞着。
几人刚上了牛车,突听旁边一个清朗的声音,“是你们?!”
一家人应声转过去,见离牛车不远处,有一个小摊子,上面摆着大小一致乌坛子,坛子口以红纸封口,象是卖酒的?!摊子后面立着两三个人,其中一人正是上午在集市碰到的那位年青人。
李海歆点头致意,忙要把牛车再往远处赶赶,省得妨碍旁人家的生意。
那青年从摊子后面绕出来,拱手行礼,笑着,“谢这位大叔了!”
李薇与春杏再见到他很是欢喜,正好趁此机会再问问那落葵子的下落,若是能请他找些种子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两人很有礼貌的起身致谢,李薇向他笑着,“这位大哥,在这儿也能碰到你,可真巧啊!”
青年还了她们一礼,才回身指着身后的摊子道,“家中的作坊出了新酒,趁着热闹,过来试卖一下。”
李薇了然点头。
那青年看看他们又向李海歆道,“你们若是信得过我,牛车放在这里,我可以代为看管。”
李海歆忙说,没事儿,不妨碍他们做生意。
正这时,身后小酒摊上的小伙计模样的人过来请他,“少东家,有客人问桃源酒里面都有些什么配料呢。”
李薇扫过去一看,果然小酒摊儿前,有两个锦衣公子陪着两个头戴帏帽的女子,正在挑着酒,另一个小伙计,脸有急色,不住的往这边儿斜眼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