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没有弄出来假期综合征吧?”赵嘉仁的话开门见山。
对于现代社会,很多人假期的时候拼命玩,上班的时候疲惫无力。这次度假的时候设计内容就是休息加运动,而不是让上层这帮人声色犬马爽到精神疲惫。几天的休息之后,有关迁都会议正式召开。所以赵嘉仁还是忍不住问问这些家伙能否集中注意力。
学社高级干部们统统表示,“没有没有!”
“能集中注意力,那就说几个问题。杭州已经不适合做首都。迁都有两个选项,江宁紧挨长江,交通方便,周围也有点农业。还能加强对两湖路的影响。至于开封,现在淮河以北人口一千万多点。大宋总人口已经快九千万了。一旦朝廷还都开封,整个黄淮平原、河北平原,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但是交通问题困扰开封。一条通济渠并不足以提供交通运输,黄河中下游也未必适合行船。所以得用铁路沟通,特别是要有全新的动力……”
在座的这帮学社大员们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便是如此,很多人还是感觉到国政的枯燥和艰涩。对国政没有全面了解,根本没办法在脑海中构建出整体内容。一部分人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等赵嘉仁讲完他想说的内容,一部分人轻轻松了口气。
赵官家说完了,就该大伙发言。现在的总参谋长李云立刻说道:“官家,你说的这些我其实不怎么懂,不过官家说到哪里,臣就干到哪里。臣能确定,不管是迁都江宁或者开封,宋军都能保大宋国都安然无恙。”
搞不清楚大宋整体局面的家伙们用不爽的眼神盯着李云,很不满李云居然抢先说出这些漂亮话。不过李云这么讲了,一群人觉得马上这么发言有点丢份,也觉得他们这么撂挑子不合适。因为宋军从理论上是赵官家的军队,所以军队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若是那样,就成了五代时候的割据藩镇。甚至不用五代,临安总投降之前,各地军镇也差不多如此了。那帮将领大权在握,见到局面不对,立刻土崩瓦解。
在沉默中,农业部长发言了,“官家,从农业长远计算,当然是迁都开封最好。但是官家也曾经讲过中原,那里水利工程荒废太久,重新修建需要太多时间。会不会导致如秦国那样,不惜民力。”
能混到学社的人都不白给,农业部长发言很有水平。便是之前的李云,说话也没任何问题。下面其他重臣也开始纷纷点头。他们都在一线待过,知道搞建设到底有多艰难。特别是农业部门,对这些的感受格外深刻。
“所谓轻民力,指的是低估劳动力价格。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所决定的效率,也是一个审核标准。在黄淮大平原上如何更有效的投入生产,需要积累更多科学知识与农业技术知识。你的担心我知道了。”赵嘉仁答道。
农业部长刚坐下,工业部长立刻发言,“官家,你所说的铁路,这得多少钢铁才行。”
“呵呵。”赵嘉仁笑了,“你若是以为大宋现在的钢铁产量就够用,那实在是太小看未来。六七十年后大宋年产钢铁会是十亿吨。你们别听错,是一年生产十亿吨钢铁。”
工业部长一屁股坐回椅子上,不准备再说什么。赵官家放出这个话,工业部长知道自己说啥都没有。坐回到椅子上,他立刻想起一件事,马上又站起身说道:“我支持迁都回开封。”接着又坐回去。
有这帮人领头,其他没概念的要么表示同意迁都去开封,要么表示坚决支持赵官家。看着这帮家伙的反应,赵嘉仁心中觉得好笑。作为心理医生,他学过许多案例。其中一人就是搞广告宣传的人找了受众,给他们选择推广方案。大部分受众都选择了看着最有挑战性的方案,但是每个人心里面真正赞同的则是那个最烂的方案。如果这个案例没错,那就说明其实这帮人支持的是迁都江宁。
赵嘉仁自己也很挣扎,迁都江宁也是一个提升,整体难度也比迁都开封低很多。正因为如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迁都开封的收益就高很多。不管别人怎么想,赵嘉仁不能接受一个纯粹江南化的中国。
会议上午下午各开了三个小时,到了晚上,这帮觉得休息过来的家伙都有种精疲力竭的感觉。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去构架整个中国,对他们的要求实在是太高。
晚上,文天祥就跑来找赵嘉仁,见面之后他就说道:“官家,我觉得大家其实还是想去江宁,或者干脆不动。”
“现在他们既然表了态,那就由我来承担责任。”赵嘉仁笑道。
文天祥一愣,他没想到赵嘉仁此时表现出如此担当。再想说什么,文天祥觉得也没什么好说的。赵嘉仁并不是单纯的官家,而是官家兼丞相。在大宋的历史中,丞相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到现在为止,赵嘉仁这位丞相的政绩大概是大宋第一。
最后文天祥还是找出了一个理由,“官家,从迁都到理顺,需要很多时间。”
“我总得留点啥给子孙去做。”
听了这话,文天祥就告辞了。他决定好好回去睡一觉,这一白天的会议可是把他给累的够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