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历史 > 革宋 > 第869章 少林悲歌(一)
  河南郑县位于开封西边。大宋333年9月,第二季粮食已经收获,因为去年种植的是冬小麦,今年冬季种植的就是油菜花。
  在金水河边,有许多油菜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在金水河上修建一座新的桥梁。随着机器的轰鸣,那些沉重的预制板被煤气热球机给吊起来,向水泥桥墩上放置。能做这些的都是技术工人,许多力工承担其他工作。到了午饭时候,工人们在桥两边聚集的越来越多,随着最后几块预制板铺设完成,这座三十几米长的桥梁终于修通。
  除了技术工人是工程队的人员之外,其他工人都是农闲时候从村里雇来的。看到桥梁终于能走人,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上了桥面。钢筋水泥的桥梁就是和木质桥梁不同,走在上面只感觉到脚下极稳,如同踩在坚实的大地上。
  年轻人忍不住在桥上乱蹦,这动作立刻遭到年长人的喝止,“你这是要把桥晃塌么?”
  桥当然不可能被这么几个人跳一下就晃塌,而且肚子也是会饿的。没多久,食堂里面就热热闹闹的挤满了工人。大家说的都是桥梁修通的事情。有了这座桥,以后附近人们过河可就方便的多。也有工人担心,桥修通之后,大家还有没有新的活计。工地上包吃包住,更没有絮叨的老婆。对于男人来讲,也有那么一点可取之处。
  吃着聊着,有人对旁边一个壮汉说道:“鲁大哥,你还在看报纸呢。”
  壮汉之前一直没有参与聊天,而是边吃边看一份《汴梁晚报》。其他人听到这话,忍不住说道:“你别耽误鲁大哥看报纸,不然他一会儿不高兴起来,可就不给咱们念报纸了。”
  一般的时候,各村的工人都各自聚集在一起。午饭后听鲁大哥念报纸的却是各村都有。这位鲁大哥名叫鲁达,据说祖上也是水波梁山的好汉。不过山东好汉的后裔为何到了河南郑县定居,贾鲁河边的鲁家村与贾家村的后裔也不太清楚。
  鲁达拿着报纸就给众人开始念。头版头条,赵官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清洗封建会道门。民工完全没兴趣。这个就被忽略。《汴梁晚报》作为地方性报纸,自然关心周边的事情。有关郑县水利会战的消息比较靠前,民工听着有关自己参与工程的报道,听的很带劲。
  这时代也没有那么多新消息,报纸也得有一定版面。所以报道科普性比较强。郑县主要河流是金水河、贾鲁河、熊耳河。便是在中国,金水河这个名字是真的历史悠久。
  郑县原本是郑国国都所在,郑国丞相子产执政的26年间,精励图治,廉洁奉公。孔子经过郑国的时候,与子产关系‘如胶漆’。得知子产的死讯,孔子哭道:“古之遗爱也。”
  当时,老百姓为了纪念子产,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其送葬,子产的子女都不接受。百姓便将首饰投到河中表示哀悼,这条河也因此得名金水河。
  听鲁达念完这段,那些世代居住在金水河边的农民们忍不住惊讶的说道:“河里有金子?”
  鲁达抬头看了看兴奋的众人,忍不住笑道:“报纸上讲了,古代的金,指的是铜。当时大家扔进水里的是铜首饰。报纸上还说了,子产死的那年到咱们大宋333年,已经过了1815年。那时候扔进水里的铜器,早就不知道变什么样子了。”
  村民们感叹道:“乖乖!1815年,朝廷怎么知道的这么准。还有整有零。”
  鲁达并没有解释这些,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鲁达相信朝廷既然敢在报纸上这么说,那就一定是真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延续了1815年没变过,这也让鲁达感觉挺骄傲。报纸上讲,这名字也就仅次于‘四渎’。
  四渎是,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尔雅·释水》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也。”按《水经注》:“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
  除了这些,报纸上还讲了有关今年种植油菜花的理由。去年的时候两季种植的是玉米和冬小麦。一个地方若是长时间种植某个单一农作物,也会让伤害这种农作物的昆虫和细菌衍生集结。最好的办法就是轮耕不同的作物,并且定期休耕。种植一段时间的苜蓿甚至是树木。
  通过不断人为改变农田的环境,尽可能自然抑制害虫与细菌。农民们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但是身为农民,他们的确在尽力去理解朝廷的说法。
  休息时间一过,大家继续劳动。铺设了预制板并不等于工作结束。要安装桥两边的护栏,要在预制板上继续铺设其他东西,让桥面更加光滑结实。事情还多着呢。
  到了周末。鲁达就回了家。刚到家,就有人来拜访。鲁达连忙把来人领进屋内。两人坐定,鲁达开口就问道:“大师兄,师父可好?”
  “师弟。此次就是师父派我前来。”大师兄声音不大,“这次请一众师兄弟们回寺里,是要守住寺里的庙产。”
  鲁达神色有些凝重起来,他乃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师门有召唤,他当然应该相应。不过此次却是召唤鲁达去对抗朝廷,这就让他无法立刻答应。沉默一阵,鲁达问道:“少林寺要对抗朝廷么?”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