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现言 > 回到民国开百货 > 日货反击
  时间进入十月。
  过去两个月里, 时迈的生意一度好到“热昏”,让本来以为今年是个不太平年头的罗夏至都大吃一惊。
  去年先是秋粮欠收,又下了一个冬天的雪, 弄得江淮一带民不聊生。
  大量灾民涌入城市, 尤其是华界的几个区,让治安一度紧张到不行。
  谁曾想, 今年春天开始,新建的各类工厂, 尤其是外国人的工厂在苏州河沿岸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头, 一家接一家开张。
  从码头到火车站,到处都是打着招工牌子的“拿摩温(工头)”。外乡人一下船,还没来得及看两眼大上海的繁华街景, 就被工头拉着去厂子里报道了。
  乃至后来有些工厂还没有开工,就先急着去码头抢人,竟是怕万一秋冬季节来上海闯码头的人少了,会找不到工人, 现在就“先下手为强”。很多只有十几岁的孩子,都被拉去工厂做了童工,包身工。
  原来是欧战结束后一年多内,全世界都在恢复生产, 而中国因为原料丰富, 关税低廉, 人工价格便宜的缘故,又引得原来暂时退出的欧洲列强们转过身来投资建厂。
  前年他们就开始在上海各地抢地皮, 今年厂房建设好了, 终于开始正式生产了。
  除了欧洲人, 美国人, 工厂开的最多的那绝对是日本人了。
  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在欧洲一役中占尽了好处,吃完德国吃中国。又因为贩卖商品给当时参战,无暇发展经济的欧洲诸国,狠狠地发了一笔“战争财”。
  若说欧战之前,日本人到上海来投资,那还不算大鸣大放,犹带着几分谦虚的味道。那今年涌来的日本人,那趾高气扬的模样,简直把欧洲人的气焰都压下去三分。
  其实上海本没有所谓的“日本租界”。虹口区那片被上海人叫做“日租界”的地方,是日本人靠着从清末开始的不断移民,一点点硬占出来的地盘。到最后已然造成了既定的“日侨定居点之实”,让英美想管也不好出手。
  如今德国人被逼着拱手交出了公共租界工部局的席位,日本人翻身上来,直接把原来日本人的定居点从虹口区一路划拉到了杨浦区沿岸,眼看就要划到宝山区,再下去可就是苏州的太仓了。
  日本人投资的各式工厂一水儿在黄浦江边排开。什么棉纺厂、丝绸厂、电灯厂、染色厂、被服厂,乃至饼干食品厂,甚至制铁厂!
  而日本人也毫不客气地在上海北部地区,开设了日本巡捕房,专门“保护日侨”,以及日商物资、工厂。俨然有把整个华界都划入自家势力范围的架势。
  这种举国之力的经济入侵,岂是罗夏至以一家之力可以抵抗的。莫说他的时迈百货做不到,连那前几年还红红火火的“中华-国货推进会”的会员们,在日本工厂的夹击下,很多小工厂都纷纷倒闭,战斗力大不如前。
  另一边,战后经济逐渐复苏,外来投资滚滚而来,这个城市比以往更加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
  怀揣着“上海梦”的江浙、两广、安徽乃至山东的移民们,纷纷叩开上海的大门。以工人、职员、手工者的“城市身份”,加入到了这个梦幻花都中来。
  于是,谁也不能想到,今年的夏季,大马路上三大百货的生意竟是打破了往年的记录,连不温不火多年的樱花百货都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靠着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樱花百货很是收割了一批急于在新居定居下来,购买各种日用品的新移民的钱包。毕竟新来的人对于“王八蛋百货”的历史并不清楚,他们只需要便宜的商品来满足生活需要。
  至于时迈和摩登百货,凭谁也想不到他们今年生意最好的部门,竟然是两家楼上的天台乐园。
  便宜的门票,新奇的小吃和五光十色的装饰,加上精彩的戏曲杂技魔术表演。只要花几毛钱就能最直接地体验“大上海”的喧嚣热闹,享受一览无遗的浦江两岸的美景。
  在新移民的眼里,这里简直是让人心驰神往的乐园。
  推出了几年的“百货公司”天台乐园,居然在多年之后迎来了又一波热潮。
  几乎整个夏季,只要不下雨,这两家的天台上,从早到晚始终是人潮滚滚,络绎不绝,甚至需要派专人限制人流,才能保证安全。
  而下雨天时,时迈百货的小剧场和七重天饭店里的电影院又成了好去处。还有附近几条商业街的茶楼、戏曲社、歌舞厅也是终日人满为患。
  在此期间,罗夏至脑袋一拍,让时迈国旅临时搞了一个“上海一日游”项目,拉着一匹扎眼的欧洲大马车去码头,发海报,做宣传。
  结果效果居然很不错,吸引了很多第一次来上海的游客们。
  当时也不存在什么小巴车、大巴车。罗夏至就让人赶着刷了漆的普通马车,一次拉上四五人游人,去城隍庙、大境阁、沉香阁和霞飞路、外滩、跑马厅兜一圈——反正这些景点都不要门票钱。
  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抱着包袱,瞪大眼睛张大嘴,看着这花花都市,街上往来的外国人,还有鳞次栉比的各式商店、教堂、庙宇简直说不出话来。
  最后,车把式把人拉到大马路中间的时迈百货门口,这群懵懵懂懂的人,又被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新世界”……
  总之,这群城市“新鲜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很快以“消费”这种方式,融入到了上海这个“销金库”、“夜巴黎”中来。
  “椿樱子请了一个好军师啊。”
  周末的一大清早,正在翻看报章杂志的罗夏至,看着报纸上最新刊登的文章,咬着牙齿啧啧不已。
  坐在他身边的,是虽然休息在家,但依然批阅公文不止的顾翰林。
  顾翰林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在今年开学后不久,从“顾副局长”熬成了“顾局长”,不过也越发忙碌了起来。
  这不,这段时间里都在和日侨扯皮,他们要建造的“ 虹口日本人学校”的事务呢。
  放下手里的文件,顾翰林拿过报纸,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乃木宏。
  然后眉头一皱。
  “这人我见过。”
  “怎么?”
  “前几天来和我周旋谈判,要求教育局给与日本人学校优惠政策的人,就是他。”
  “他们自买地皮自筹学校,让日本人自己上学就算了。干嘛和我们扯一块去?”
  罗夏至不满地说道。
  顾翰林冷笑,“之前不是跟你提到的的日本文部省搞的‘自然科学研究所’么?如今已经俨然快要竣工了,这位可是所里的高官。”
  “一个研究所搞教育的,和大椿商社搞到一起,还为椿樱子张目,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罗夏至冷笑一声,将报纸扔到一边。
  这是今天发行的《商务报》,第二版就刊登了这位乃木宏先生的“鸿篇大论”,标题是——《何为日货?为何要抵制?》
  这位乃木先生,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然后做出了一个小节。
  第一,并非在日本本岛国土生产,而是在台湾、琉球、朝鲜等地生产出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第二,在中国之青岛、满洲等“日占区”生产出来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第三,在上海江浙等地,由日本人投资建厂,但是所使用的之原料和所聘请之工人都为中国人,生产出来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这些问题,他一个都没有回答,只是最后总结到——
  近年来日本人在华投资的工厂,仅招募的工人数量就已经超过十万之众。这些工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中国人,日本工厂为他们提供薪酬,培训他们技能。
  大量的日本工厂和商社为中国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这些都是举目可见的事实。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是背后的主旨和目的却是昭然若揭——这是要给持续多年的“抵制日货”活动在舆论上踩上刹车,好让日本货品再一次受欢迎起来呢。
  “说了那么多,搞得他们日本人来我们中国是做慈善似得。难道不是因为看中了我们的市场,又要剥削我们的劳工的劳动力么?”
  罗夏至轻蔑地摇了摇头,“这种文章,也就蛊惑一些无知的人而已。”
  像我这种马哲考试九十分,把剩余价值公式背得烂熟于心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他们资本家,而且是带着枪炮的帝国资本家的虚伪!
  “你能看穿这一点,普通老板姓可看不穿。”
  顾翰林摇了摇头,轻叹道,“就看这两个月樱花百货吧,生意好到仿佛要把前几年亏本的钞票全部都赚回来一样。椿樱子甚至打算在霞飞路上开一家分公司了。”
  “我现在有点后悔让他们狗咬狗,把罗沐泽给干掉了。”
  罗夏至无不惋惜地说道。
  “我二哥虽然烦得很,但是在做生意上着实没有太大的天赋,还吃里扒外,日以继夜地掏空他们大椿商社。我都一度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潜伏在樱花百货里的卧底了……现在好了,他死了之后,樱花百货没了这些‘硕鼠’、‘蛀虫’,业务反而更上一层楼了。”
  说到这里,罗夏至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椿樱子现在对付起我们来,更加肆无忌惮。这段时间,时迈百货好多员工都被挖角。摩登那边更惨,居然有三个楼层经理被挖走了。昨天李兆业同我一起喝酒,说起来那真是恨的咬牙切齿。”
  “有人跳槽,你不阻止?”
  顾翰林隐约还记得,当初摩登百货刚开张,引得时迈百货的经理和下属们“集体辞职”的那次,罗夏至可是被打击的挺厉害。
  “想走就走,我这里从不强留人。而且日本人从他们嘴里套不到什么。”
  早就不是“吴下阿蒙”的罗夏至轻松地摆摆手。
  这些被椿樱子挖走的人都是初级员工和底层经理。他们走了,自然有新的一波可以提拔上来,而且因为是经过了“考验”的,一定会更加忠心耿耿。
  谈完了糟心的公事,顾翰林拉着罗夏至到门口的小花园兜了一圈。
  他如今侍弄花草的本事见长,一院子的草木很是幽静致远,带着浓浓的文人气息。比起罗公馆和夏宫那些完全由匠人打造出来的欧式庭院,这个小别墅后面的小花园可是风雅极了。
  “前年特意从‘梅园’移植过来的两株腊梅,还有一株红梅,今年冬天保准开花。”
  顾翰林捏着罗夏至的手,走到一株月桂树旁,虽然才是初秋,但是已经能够闻到淡淡的桂子香气了。
  “等中秋前后开了花,让李婶和巧娣过来摇桂花,做你最爱吃的糖桂花渍。”
  “那我可要等着了。”
  罗夏至也是兴致勃勃,“说到吃的,我打算中秋节前后在天台上搞一个‘中华名小吃荟萃’,趁天气凉下来之前,好好地再赚个一笔!”
  对于他这种“三句话不离生意经”的做派,顾翰林早就习以为常了。
  “我听说,你妈可喜欢你新认的那个‘干妹妹’,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让她去罗公馆吃饭?”
  他试探性地问道。
  罗夏至听出他话里的“醋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你要是想,也能每个周末来我家吃饭。我妈巴不得家里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再说了,文飞既然被我妈认了做‘义女’,那算起来,也是你的‘干妹妹’。你又是她表姐的同学,算起来简直就是‘亲上加亲’……”
  “胡说八道!不要乱用成语!”
  听他越说越不像话,顾翰林干脆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罗夏至眨巴两下眼睛,伸出舌头舔了一下他的掌心。
  顾翰林顿时瞳孔地震。
  这可是在后花园!
  不远处的后门还能听到马路上汽车开过的声音呢。
  他暗骂一声,然后一把拉过罗夏至的胳膊,把嘻嘻哈哈,笑的没个正形的小爱人给拉进了门。
  这“老夫老夫”在一起也八、九年了了,非但没有什么“七年之痒”的危机,感情还越发如胶似漆。
  尤其是罗夏至,作为百年后的现代人,一旦开放起来,时常让顾翰林这个“老古董”目瞪口呆。
  对了,罗夏至那位新上任的秘书,舒文飞小姐,已经正式被白凤凰认作了“干女儿”。
  知道罗夏至不喜欢自己这个类型,舒小姐也没多做纠缠。人家本来就是金陵大户人家出身的,又上了西式学堂,是新时代的新女性,拿得起放得下。
  倒是白凤凰和笑笑喜欢她喜欢的不得了,尤其是笑笑。她如今最崇拜的人,从罗夏至数下来,可能就是舒文飞了。
  她甚至都直接打算好了,等放了寒假到舒文飞南京的家里去玩玩。据说她家还有个妹妹正在上高中,年纪和笑笑差不多,正在金陵女中读书呢。
  舒小姐也是不负众望,几个月的秘书做下来,比起刚毕业的那会儿的青涩幼稚,现在是来的越发的老练沉稳了。
  她一手组建的那个“时迈小百货女子生产部”,简直是用最小的投资就生产出了最大的利益。不但飞速上马,而且在九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批量产出了。
  生产部的车间就设在慈善女童学校空置的教室里,都不用另买厂房。
  去年年底的那场选美大赛,女童学校出身的选手们“痛说身世”,引得整个上海滩都为她们流泪的结果就是——比赛结束后,慈善女童学校收到了翻往年几倍的慈善捐助。
  学校的校舍、宿舍不但被彻底翻新了一遍,而且规模还扩大了,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寝室楼。
  舒文飞小姐毫不客气地让罗夏至播了一层楼的教室给她,分别作为仓库、生产车间、质监部门和女工休息室——当然,付房租的。
  生产部不提供食宿,但是中午会有一顿免费的午餐,前提是女工们必须在下班后轮流到慈善学校做义工,为学校食堂劈柴烧水,洒扫庭院,喂养动物。
  部分带着孩子来上班的女工,可以把孩子交给临时保育处,保育处的“临时保姆”也是由不当班的女工们轮流负责担任的。
  在花了半个月招工,又花了半个月培训后,女子生产部正式开始量产。所有的产品都是按件计费,只有通过质检的合格产品才会被计入工资,而且多劳多得。很多女工们带着干粮,一直干到学校宣布熄灯了,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些贴着“时迈”商标的手工品一进入百货公司的柜台,就受到了客人的喜爱。因为他们不但物美价廉,还经常“翻花头”,款式几乎是一个月一换。
  舒文飞和一帮时迈的女售货员,还有杂志部时尚版的责任编辑姐姐们,都是站在上海最尖端的“弄潮儿”,三天两头就会调整设计,根据最新的潮流样式让女工们翻着花样生产。
  如今“时迈牌”的各种衣服,编制类产品,已经成为上海滩女士们的爱宠。走进时迈百货,不买一两件“时迈牌”商品,那就是“out”啦!
  漂亮的报表被呈上了董事会的会议桌,董事们纷纷对舒文飞的能力表示了赞同,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将“时迈小百货女子生产部”,扩大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小工厂。
  因为舒文飞已经接手了大部分原来秘书处的工作,秘书郑杰森也放心地去广州的橡胶加工产“半扎根”了。
  黎叶和梁少龙早就返回了上海。
  经过考察,他们大马的橡胶种植园长势良好,种出的橡胶已经具有了经济价值,可以开始割胶。
  让人更惊喜的是,罗夏至后来买下的那几百亩橡胶园,因为靠近新加坡,而最近新加坡的李家开始大规模修路,导致本来还算乡下的地方,陡然人流车流剧增,居然成为了城乡结合部。
  于是不但生产出的橡胶更加容易出货,而且整块地皮的地价也翻了好几倍,简直就是“天降之喜”。
  广州那边,工厂也开始整修起来,罗夏至心心念念的橡胶业,很快就能发展起来了!
  “罗夏至,你还是人嘛!”
  “砰!”
  一记重重的巴掌拍到了罗夏至的办公桌上,震的放在桌面上的文具都抖了抖三抖。
  不过不但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罗夏至也好,刚抱着文件夹进来的舒秘书也好,乃至办公桌斜对面坐着的正在汇报工作的黎叶也好,都是一副无关痛痒的表情。
  “别理他,继续……”
  罗夏至挥了挥手,示意黎叶继续说下去。
  “新的贴片广告演员的候选人,经过讨论已经定下来了,是黑妹……咳咳,是喻美惠小姐。”
  黎叶有些尴尬地抿了抿嘴,
  天天跟着那帮丫头们“黑妹”“黑妹”地叫着,都快忘记喻小姐的本名了。
  “这是新的广告剧本——“假凤虚凰游时迈”,到时候喻小姐会女扮男装,协同两名女伴,在我们香港百货分公司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全方面展示我们商场吃、喝、玩、乐和购物的乐趣。”
  时光荏苒,距离梁少龙拍摄的上一则“我没有不住在‘七重天’的理由”的广告已经上映快一年,也是时候换新的广告了。
  要说不管是京剧的“男扮女装”,还是越剧的“女扮男装”,反正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就是很喜欢这个调调,具体什么原因罗夏至至今也没猜出来。
  虽然距离选美比赛结束已经十个月了,但是“黑妹”的人气还在节节攀升。据说她还想参加明年改在夏天举办的第二届“柜姐有你”大赛,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红到那个时候。
  “这个广告的预算已经下来了,经理侬下午就可以和侯导见面,讨论具体细节了。另外‘家和影业’的老总听说我们时迈想要投资拍摄电影,表示非常有兴趣和您就具体的细节问题讨论一下。所以下午的会议邵总也会出席。”
  舒秘书在旁边补充道。
  “很好,让喻美惠下午不要上班了,准备准备打扮一下,跟我一起去电影公司开会。”
  罗夏至激动得摩拳擦掌——就你日本人会打软广告,搞文化攻势?
  哼!我也会!
  保证在你们的电影拍出来之前,我的电影就先上映。
  “喂!有谁看到我嘛?”
  梁少龙气的又开始狂拍桌子。
  “干嘛呀,我们都在工作呢。”
  罗夏至实在受不了他的呱噪,端起桌上的咖啡一边喝一边瞪了他一眼。
  “新的广告凭什么不让我当男主演?我不是时迈的首席男模么?”
  梁少龙气的哇哇叫,“还有——你什么时候打算投资拍电影的,这么好玩的事情为什么都不叫上我?罗夏至,你还有没有一点人性!你还算是人嘛!”
  舒秘书和黎秘书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低头继续整理资料。
  “‘飞龙’啊……”
  放下咖啡杯,罗夏至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故意叫起了他的“艺名”,“娱乐圈是很残酷的……”
  “什么意思?”
  梁少龙眉头一皱。
  “你老了,不红了……没有一个专业的‘投资人’会用不红的男明星的。”
  他很是认真地说道,“接受现实吧。现在我时迈公司最红的‘首席模特’已经不是你了。你——过气了!”
  你老了,老了……老……
  过气了,过气……气……
  直到办公室里的三个人全部出门忙活去了,受到了从所未有刺-激的梁少龙,都没有从这两句话里走出来……
  ※※※※※※※※※※※※※※※※※※※※
  根据资料,在上世纪20-30年代,实际上日本公司在上海一带雇佣的纺织工人,已经达到了20万人之众。我这已经是往少里写了……当时大量的江浙移民因为工作岗位的增加涌入上海,成为现在的”上海人“
  沪剧《星星之火》里的小珍子,她的母亲就是日本人纱厂里的包身工,童工小珍子最后被日本女人毒打至死。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会继续努力的!预告一下下章《拍摄电影》
  感谢在2020-11-18 21:16:13~2020-11-19 21:39: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团 91瓶;唐尼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