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科幻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00 只有段云一个倒霉蛋(求订阅)
  材一216,办公桌前,众人交流着国家奖学金的情报。
  吴菲菲起了个头:“刚才收到辅导员发的邮件,我进答辩了,我们博二年级一共有五个人进了最终的答辩。”
  陈婉清接话道:“吴菲菲你肯定是排名第一吧。”
  “是呢,”吴菲菲点点头,解释道:“因为我的文章分比较高,加起来一共200多分,第二名才100分出头。”
  吴菲菲话锋一转:“不过,我看第二名在Appl. Surf. Sci.《应用表面科学》上发了两篇一作文章。我查过这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前些年只有3,现在慢慢涨到了4、5左右,大类是工程技术2区,小类材料科学:膜是1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都是3区,物理:应用是2区,然后我们材料系就按一区来算。”
  “没办法,我们学校按小类算的嘛。”陈婉清摇摇头说道:“像JMCA、CM、Small这些影响因子10左右的,大类也是一区,但小类材料相关的领域是二区的,就按二区计算。”
  陈婉清继续说道:“我也进答辩了,班级排名第2,文章分是第一,没办法,绩点才3.2,拖了后腿。博三、博四年级一共有七个人进了答辩,就是段云拿了个第八……”
  段云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别叫我,我想静静……”
  吴菲菲转头看向许秋:“你们博一应该只有你一个人进答辩吧。”
  许秋回应道:“有三个……”
  吴菲菲惊讶道:“这么多?有你认识的嘛?”
  “没有。”许秋摇摇头,辅导员发邮件的时候只显示学号,没有标注具体的姓名,当然想查也是可以查的,但是他懒啊。
  “我去年转博的时候,和我同一级博士新生,一个进答辩的人都没有,”吴菲菲砸了砸嘴:“看来今年博士国奖竞争会比较激烈啊,本来还以为国奖稳了呢。”
  “吴菲菲学姐,你肯定是稳的,加起来六篇文章呢。”许秋说道。
  “毕竟是攒了两年的文章呀。”吴菲菲解释道。
  “对了,我们博士生国奖名额一共有多少啊?”许秋随口问道。
  “嗯……”吴菲菲想了想,说道:“好像一共是九个吧,然后装备院分走一个,其余博士三个年级加起来一共十五人进入答辩,去争剩下的8个名额。”
  “我估计答辩只是走个过场吧,”陈婉清补充道:“答辩时间只有3分钟,能讲出来什么,可能都已经提前内定好了,文章数量和档次才是真的。”
  吴菲菲说道:“谁知道呢。”
  这时,田晴出现在216门口,她又日常的迟到了。
  田晴一见面就激动的向众人说道:“你们收到邮件了嘛,奖学金答辩的通知。”
  吴菲菲看了田晴一眼:“我们是同一级的,我都在名单上看到你的名字了,硕士里面绩点第一,文章第一,总分第一。”
  “是呀,是呀,”田晴嘿嘿一笑:“看来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呢,对了,今年你们博士生的情况怎么样。”
  吴菲菲向田晴解释了一遍刚刚讨论的结果。
  田晴听闻后,点点头:“看来今年博士生的竞争比较激烈呀,我们组博士生一共入选了三个人,祝你们都能拿奖。”
  桌子旁的段云,此时只想把耳朵塞住,我听不见,我听不见。
  他此时的境况确实有些尴尬,留在邯丹216的孙沃和莫文琳见到情形不对,都跑去里间实验室做实验了,邬胜男去了张疆,几个本科生都没来。
  于是,段云发现周围除了他以外的五个人,许秋、吴菲菲、陈婉清、田晴四个都进入了国奖答辩,还有一个韩嘉莹已经获得了国奖……
  只有他一个倒霉蛋。
  众人交流过后,回归正常的科研节奏。
  接下来的几天,许秋连续撰写文章,终于在周日把那篇半透明体系的AM文章给肝了出来,交由其他作者们帮忙修改。
  他和魏兴思讲了一句,然后就把莫文琳放在了共一的第二位,魏兴思也没多说什么就直接同意了。
  因为现在组里和龚远江的合作处于蜜月期,包括龚远江后面发的几篇AM文章,也都是带着许秋和魏兴思名字的,许秋和魏兴思并排在一起被放在了大约六七八九十作的这个位置,不过都没有挂通讯。
  许秋手中的这篇文章,他和莫文琳是共一,后面排着有陈婉清、邬胜男、韩嘉莹和龚远江,另外还带上了新来的本科生徐心洁,因为她帮助莫文琳完成了一些实验。
  这个工作满打满算,一共花了十天时间。
  从零开始,花费十天时间完成一篇文章,而且这还是AM级别的文章,可以称得上非常之快。
  当然,如果算上莫文琳代劳的实验,以及前期在模拟实验室中的时间,折算一下差不多是两三个星期左右。
  不过,目前器件的重复性数据还不够,莫文琳在假期前后加起来做了20批左右的器件,还差10多批。
  周一,简短的组会。
  魏兴思还是没有让几位本科生参加,打算再考察他们一段时间。
  吴菲菲有了两个本科生手下,现在实验的进度明显快了不少。
  上周她的体系,器件性能已经提升到了10%以上,达到了10.36%,而且在使用热退火、溶剂退火处理后,器件的滞回现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她一边指挥着本科生帮她做实验,一边自己整理文章。
  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没有系统,在摸索实验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他们需要一步步的摸索,从最开始的什么处理都不做,然后逐步尝试各种优化手段。
  不似许秋可以直接拿到最优的条件,节省下大量的时间。
  段云继续整理“钴纳米线掺杂PVDF基体热电材料”的工作,进度八成左右。
  这段时间,段云划水的幅度很大,一周时间文章进度只推进两三成,不过魏兴思似乎并没有想管他的样子。
  孙沃从吴菲菲那边分到了半个小弟于娅,帮他制备基于苯乙胺、正丁胺有机间隔层的二维钙钛矿标准体系。
  结果,于娅做了两批器件,器件效率居然突破了,从原来的8%多一些,达到了9.37%……
  孙沃当时看到结果的时候直接:“喵喵喵???”
  在汇报的时候,孙沃最怕魏兴思问一句:“这个器件是你自己做的吗?”
  好在魏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还鼓励了他一句“做的不错”。
  不过,怎么听着还是那么扎心呢……
  除了器件结果外,孙沃自己又去拍了两组电镜SEM和AFM,找到了一些形态学上的证据,佐证之前从TEM中得到的结论。
  其实,孙沃这个体系如果侧重于形态学,器件效率只要能说的过去就行,8%还是9%差别并不大,但他还是有些接受不能自己比不上一个刚刚进组没多久的本科生。
  可再想想许秋、韩嘉莹,孙沃顿时释然了,魔都综合大学的本科生,不得不服啊。
  田晴继续整理包括几种给、受体材料的激子结合能、激子扩散距离数据,并画了一些卡通插图,用来解释自己从实验结果中获得的结论,文章拟投ACSEL。
  陈婉清这周六去了蓝河那边,又做了一批半透明、柔性、多彩、刮涂、全溶液加工的器件,器件性能略有提升,但还是没有突破到7%、8%。
  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还是刮涂得到的薄膜厚薄不均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刮涂时的稳定性,她也在和蓝河那边的人进行探讨,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学姐IEICO-4Cl文章已经投出去,蓝河那边现在每周只去一回,手头暂时没有工作做了,剩下的时间,学姐就继续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
  类似于许秋之前撰写本科论文,有现成的SCI文章,想要写毕业论文非常简单,只需要无脑的翻译,然后改一改,套一个规定格式的模板就可以了。
  许秋汇报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近期任务,优先撰写《焦耳》的综述,因为只涉及到组里自己发表的不到二十篇的相关文献,所以这个综述不需要写太长,不会消耗太多的时间……”
  “中期任务,完成两个工作,一个是学妹提出来的刮涂标样体系的工作,另一个是之前安排给学姐的工作……”
  “远期任务,也就是魏老师计划申请的两个项目,杰青项目与重点项目的主要方向,制备叠层器件,并在ITIC系列分子内引入氮原子……”
  韩嘉莹汇报了她和许秋讨论的结果,也就是合成H22、J2、J3中氟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衍生物,这也算是回归了主业。
  邬胜男开始撰写IDIC-M的文章,这又是一个效率13%档次的工作,投个AM没太大的问题,毕竟是现阶段唯二能破13%效率的体系。
  这就是在某个领域保持领跑的好处,文章发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类似漂亮国,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后,哪怕不主动发展,惯性也会推动其跑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当然,如果一直吃老本,就会被其他国家慢慢超过。
  比如,近些年种花家它就悄咪咪的崛起了。
  莫文琳H22:ITIC:IEICO体系的文章,已经写好。
  本来目标期刊是AM的,后来打算首投上AEM,因为她写文章的速度有些慢了。
  现在已经有了好几篇跟风的非富勒烯三元体系的文章,她这篇工作投AM的话大概率被拒。
  倒不如务实一些,直接从AEM投起,过稿的几率会比较高。
  PS:今天只有两更,过年期间,实在太忙了,保证一天稳定两更6000字+都很难,等年后一定爆更。
  PS2:请在括号里填写关联词:()我没有爆更,()我要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