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科幻 > 春秋我为王 > 第1015章 西岐有凤,鸣于昆岗
  PS:有点事,今天只有一章
  哗啦哗啦,数百匹马儿趟过水流,慢慢从河中露出躯干,攀爬上岸后抖动身体甩去水渍,场面蔚为壮观。
  赵葭任由麾下整理马鞍,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张有些模糊不清的地图上,计算着这是他们渡过的第几条溪流,他必须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他的请战下,邮成最终还是准许了他的计划,本来打算派更多兵马追随,可赵葭却认为他的目的是侦查,而非作战,带的兵马越多越容易被发现。一旦深入秦川,遭到秦人车骑追杀,一百骑和两百骑有区别么?
  于是一行人趁夜渡过泾水后,昼伏夜出,争取不要被严阵以待的秦人发现。
  他们所行经的平原正是后世咸阳以北地区,赵军对这一片区域的情报所知不多,地图也是猗顿的商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拼凑起来的。
  这里远没有后来的文化璀璨,人烟稠密,但星星点点的小邑已经在渭水平原上分布得到处都是,若是赵军骑兵们耐心观察,还能看到那条宽敞笔直的“周道”上,一直有兵卒由此向东而去。他们是秦国从境内召集到的青壮,为了保卫邦国而赶赴渭南,赵氏大军正在那隔水与秦国大庶长对峙。
  赵葭也见识到了秦人的民风彪悍,一些偶尔瞥见赵军游骑的秦人不但不躲,反而手持农具兵器朝他们怒目而视。
  他不想浪费时间,一路上避开了所有城邑,沿着靠北的山地丘陵向西前进,较之南方的沿河平原,这边的地势较为崎岖难行,但好处是沟壑纵横,容易隐匿行踪。
  第一天时,他们越过了迁延之役时晋军停驻的棫林,第二天傍晚,又把麻隧之战后联军抵达的侯丽甩在身后……
  “还不够,吾等还能向前。”到了第三天,当麾下兵卒请示是否要调头时,赵葭却断然拒绝了。
  他已经超越了前人,现在,他想超越的是自己。
  赵葭目光热切地看向西面,在连绵的丘陵深处,隐隐能看到一座鹤立鸡群的高峰……
  “岐山,吾等的目标,是岐山!”
  ……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虽然多次在书中读到类似的句子,可真正抵达岐山脚下时,赵葭也不由对这里的壮丽叹为观止。朝阳映照在岐山上,其主峰高千丈,余脉也山势耸拔,岭麓回复,草木萋萋,鸟鸣喈喈。
  正所谓“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他在学宫里听大祭酒讲过,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当年周人作为后起之族,自称“小邦周”,远不能和“大邑商”相比,但他们就靠着这座大山以南的百里区域兢兢业业,耕作纺织,打造了一个庞大的王朝。
  后来这里一度被戎狄攻占,可随即又被秦人收复,秦德公时正式将都城迁到了周原,称之为“雍”,至今已两百年了。
  “也就是说,秦人的都城,就在这座大山的西南方不远处……”
  赵葭这么一解释,他麾下的兵卒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辛苦跋涉六天六夜后,竟然已经到了这么远的地方!
  他们百骑渡泾,行三百里至岐山,马匹亡去三分之一,途中也有数人坠马而死,加上不小心被秦人抓获的、夜间掉队的,现在只剩下八十骑。
  好在此行目的已达成一半,不过真正的冒险,现在才正式开始。
  “我不敢说能带所有人活着获取,二三子此举必将载于史册,为后人所称道!”
  对着蓬头垢面的众骑兵长拜及地以示感谢后,赵葭带着他们沿岐山北麓继续前进,他们的目标是附近一座名为“杜阳”的小邑……
  ……
  五月末的一天迟暮,岐山北麓的杜阳小邑外,金灿灿的田地里稀稀拉拉地散布着些妇人、孩童,弯着腰在田中努力收割。
  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赵军入秦,秦伯大恐,发各邑丁壮兵卒集结于雍城,准备在和谈不果的情况下拼死一搏,男丁都走了,所以杜阳就只剩下一些妇孺。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五六月间正是冬小麦收获的季节,虽然秦地不像晋、鲁那样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但是种缓解青黄不接很好的作物,尤其像今年这样兵役连绵的时节,那些黄灿灿的麦子更是救命的口粮。
  男耕女织,按照性别分工是常态,虽然秦妇们干起农活来也是飞快,但没一会就腰酸腿疼,正在那满头大汗地锤着背喘息,身后捻着麦穗吃的孩子却哇哇大哭起来。
  妇人正要回头呵斥,却见远处的涂道上尘烟弥漫,从东边来了一支军队,人人骑马,杀气腾腾,更有数骑朝这边打马奔来,这就是孩子哭闹的原因……
  杜阳以北百里之外,便是秦国的北境密须,秦国西、北两面被群戎团团包围,虽然秦穆公时“称霸西戎”的威势仍在,但偶尔也会有穷疯了的义渠、空同戎人过来劫掠,虽然秦人也不比他们富裕多少。
  见游骑靠近,秦妇们顿时变了颜色,护子心切的连忙将孩童抱在怀里,朝反方向逃去,来不及走的则伏身于草中,希望能不被发现。不过,却也有镇定胆大的,翘着脚望了会儿,说道:“这不像是戎贼,倒像是秦兵。”
  戎人喜欢披头散发,而且他们的骑兵也没有马鞍,这些游骑却是甲胄鲜明,兵器精良,头上是华夏标志性的插簪发髻。
  不过那些骑兵很快就证明自己来者不善,他们下马后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把,从路边往田亩里投掷,干燥的麦秆麦穗遇上烈火,加上风势助阵,顿时烧了起来,一时间整块麦田均是熊熊烈焰……
  这下连妇女们也嚎嚎大哭起来,有的人更加飞快地逃走,也有的舍不得田地,返身回来挥舞手里的陋衣,徒劳地想要扑灭火势,一边骂这些放火的畜生断子绝孙。
  有赵骑不忍此景,别过脸露出怜悯之色,赵葭却没有轻易动摇,战争是无情的,在敌后造成巨大的恐慌,是他这次孤军深入的目的,所以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让麾下众骑将这片田地点燃后,一行人开始朝杜阳汇集,邑内人口不过三百户,男丁全都集中到雍城去了,邑中极为空虚,加上不少人外出割麦,邑门大开,等反应过来时已来不及了,老弱妇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数十骑赵兵破邑而入。
  抵抗没能持续多久,杜阳很快陷落,此邑的邑主被绑在一根木柱上杀害,当地用来宣布秦君和庶长法令的露布被撕下,蘸着邑主的血,赵葭略加思索,便在上面逼走龙蛇般书写起来……
  而他的麾下将邑中民众驱逐出去后,又一把火将整个小邑付之一炬,是夜远在数十里外的雍城也能隐隐看到来自岐北的火光……
  ……
  杜阳邑的大火被点燃一天后,秦都雍城,大郑宫。
  一声巨响传来,案几上的卷宗被震得落到地上,殿内的秦国大夫们垂着头,面色凄苦……
  “边境无警,若不是赵军在杜阳放了把火,寡人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
  秦伯盘怒不可赦,拍着案几对群臣发怒,他继位才四年,却恰好碰上秦国立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日日夜夜都操心前线战况,几个月下来像是年迈了十岁。
  本来他觉得虽然秦军战败,但好在国大物博,从河西到岐阳整整六百里,赵军没那么快打过来,大庶长一定能挡住他们,让赵军觉得再前进无利可图,能坐下来给秦国一个谈判的机会。
  可杜阳那一把火彻底将秦伯盘烧醒了,就在他以为敌人远在天边时,赵骑却已经蹬鼻子上脸,在雍都附近向他耀武扬威了!
  而且烧了杜阳的赵军还留下了一样东西,更是让秦伯怒火中烧,却又心惊胆战……
  那篇宣言是写在杜阳邑露布上的,纯黑色的布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字: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殷相飞廉有子二人,一子曰恶来,事帝辛,为周所杀,其后裔沦为皂隶,镇守西陲,为周天子牧马,是为秦。恶来之弟曰季胜,其后裔为天子御者,是为赵。季胜玄孙造父助周穆王西巡东归,灭徐偃王有功,天子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是时秦之祖乃天子圉、牧,无氏,亦无封邑,遂以造父之宠,大骆、非子皆蒙赵城,以赵为氏……”
  “是时秦赵实乃一家,其后秦襄公列为诸侯,赵氏入晋为卿,两家虽离,亦戮力同心,两家若壹,盟誓曰:赵秦,兄弟也,叶万子孙,毋相为不利。”
  “然今秦伯盘无道,淫佚耽乱,不畏皇天上帝。内则暴虐不辜,外则穷兵黩武,伙同叛贼魏氏而谋血亲兄弟,使庶长率郑魏之兵,以临加我,入我河东,伐我新绛,我是以有龙门、韩之役。秦犹不悛,又引南蛮(楚国)伐我陆浑,翦我河外,欲隳赵氏家庙,伐灭我百姓……我是以有风陵渡之战,数万秦卒不得返乡,皆秦之过也!”
  “今赵氏上卿,顺应皇皇上帝之命,惟恭行天之罚,统全晋之力,挥师渡河,以临泾渭。张矜亿怒,饰甲底兵,旌旗十万直指雍城,吾等乃上卿前驱,烧尔小邑,以予告诫:若秦之社稷危亡,七庙隳为土瓦,非赵氏敢忘伯益、飞廉,乃秦先绝我之好也!望秦君三思,勿谓言之不预也!”
  当秦国大夫将这篇檄文读完后,整个大郑宫内已是一片噤若寒蝉。此文体例模仿当年的《绝秦书》,但书写者却只字未提晋国、晋君,反而通篇都以赵氏、赵无恤为主角,直接以卿的身份,跟秦伯平起平坐叫板了。
  且不说此人颠倒黑白能耐颇有吕相几分真传,就说这里面“秦之社稷危亡,七庙隳为土瓦”的威胁,随着杜阳的大火,已经化为现实!
  秦伯盘咬牙切齿半响后,终于发话道:“速速派人去渭南,将此事告知大庶长,不惜一切代价,要与赵氏达成和平,让他们退兵,除此之外……”
  他努力掩饰内心的害怕,恨恨地说道:“杜阳幸存的人说,赵骑人数不多,不过上百。传我诏令,让岐北密须等邑出动车骑,追剿这批胆大妄为的赵兵,秦国可以战败,可以请平,可以接受赵无恤的条件,可这批蔑视我秦国的小卒,一定要统统杀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