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科幻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林延潮先命李元翼在一旁休息。
  然后林延潮与李如松,陈行贵,于仕廉,刘黄裳在行辕之中会谈。
  这时候王京早已被倭军烧成了一片白地,倭军在退出王京之前,又屠杀了数万朝鲜百姓。
  而李如松自渡过汉江追击倭军后,出现了一定粮草补给不足,而这时候林延潮与玄苏达成‘停火协定’,李如松也是率两万明军主力返回王京就食。
  听闻有九万倭军围攻晋州城之事,于仕廉,刘黄裳都觉得倭军兵力有些多。
  但李如松却出言道:“吾观破倭寇不难,一倭寇围攻于坚城城下,锐气必挫。二我军皆精锐之师,两万人马可抵十万倭军。三刘綎部五千人马正驻星州随时可以驰援晋城,而晋州附近也有朝鲜退下的人马,虽为败军,但……好歹也聊胜于无。故而倭军虽众,吾不惧矣。”
  听李如松这么说,刘黄裳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而这时林延潮道:“既是有提督这句话,那我们就速速进兵晋州!”
  于是李如松立即回营整顿兵马,而林延潮也准备随大军出征,同时他还书信于刘綎让他派信使前往晋州城,与倭将交涉,让他们立即退兵。
  就在王京的两万明军要出动时,这边突然来了圣旨。
  传旨之人乃辽东都司张三畏,他来林延潮这传达朝廷旨意。
  圣旨上大意云是要问罪于朝鲜国王,责他守国不利之事。
  同时还言倭寇已知敬畏,有降伏归顺之心,让林延潮暂时罢兵,不许开衅。圣旨上还说,朝鲜王还都于王京,整兵自守,我各镇兵马久疲于海外,除少留锐师,以为声援,其余以次撤归。
  听了圣旨后,左右都色变。张三畏见众人神色有异,不由问道:“经略大人,此事可有不妥?”
  林延潮点头道:“九万余倭军正围攻晋州城,此城在存亡旦夕之间,吾正要率师救援!”
  张三畏闻言欲言又止,眼下文臣权重,他虽是来传旨,但在经略面前不敢出声。
  林延潮温言道:“中使先休息一二,本部稍后再与你说话。”
  “是。”张三畏不敢出声质疑,立即退下。
  张三畏走后,于仕廉忍不住道:“恩师,这都要出兵了,这突然来了圣旨不许开衅如何是好?”
  林延潮道:“这必是石东明拿得主意。”
  “石大司马?”
  林延潮点点头,他虽身在朝鲜,但朝中的故旧学生一直与他有书信往来,所以对朝堂上的动向可谓一清二楚。
  石星是要打定议和的主意了。
  之前石星主战,认为从战略地缘安全考虑,朝鲜非救不可,同时能一战而克,故而极力出兵。
  后来随着战事进展,石星才明白倭军在朝鲜足有二十万人马,兵力远超明朝。而这时候国内民困饷乏,不能支持长久大战,作为出兵的倡议者石星决定在保住平壤大捷,火烧龙山的胜果下议和。
  两国的条款冲突很大,石星不是不知道,但他解决的办法就是忽悠。
  清朝时外国使节要参见乾隆,外国使节坚持不跪,但乾隆说你一定要跪。
  这时候怎么办,于是官员们就只能说‘洋人的腿不能弯曲’。
  乾隆就那么容易被下面欺瞒吗?
  乾隆不是傻子,他要一个对天下臣民解释的理由,如果捅破了也是臣下欺君。
  对于官员而言这件事敷衍过去了,就是外交智慧,过不去,再找借口。
  对于外交使节而言,与中国通商才是大事。
  石星也是这个打算。
  而从双方分歧来看,明日两国冲突在三点一和亲,二国土,三封贡。
  倭国从国家到个人,从来目的性都很明确。
  和亲的目的,不是为了公主,而是取得与明朝平起平坐的权力,双方以对等大国交往。
  国土封贡都是为了土地利益和经济利益。
  这就是丰臣秀吉的目标。
  而从明朝考虑第一点和亲,绝对不行。
  什么效仿王昭君故事也不行。
  明朝是宗藩关系,就如同任何人见到皇帝都要拜一样,就算你外国使者又如何,岂不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宗藩关系现在人看来不理解,但在那个时代绝对比殖民体系更显得文明,因为我们不诉之武力使对方诚服。
  历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虽然输了,但清朝上下还是很不服气,道光在奏章里写到‘小屈必有大伸’。
  一直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东沦陷,大沽口被攻占。
  清朝被迫签城下之盟时,双方谈判最僵持的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在外国公使不得进入北京上,为给大清朝保留最后的遮羞布。
  最后八里桥之战,圆明园被烧,咸丰北狩,清朝上下才接受现实,承认英法为‘平起平坐’之国家。
  而换了明朝,丰臣秀吉要达到‘英法’这地位?有可能吗?
  一百年前就有答案了!皇帝都被俘虏了,又如何?继续打!
  至于第二点,朝鲜之国土也没有商量余地。朝鲜是中国藩国,那么土地即是明朝所有,同时明朝在法理上也有义务保护这个体系下国家的安全。
  至于最后的第三点封贡,现代人认为贸易往来,互惠互利,何况当时明朝还急需日本金银以缓解国家的燃眉之急。
  但官员们坚持的底线是许封不许贡,林延潮从主张封贡议和起,都已经做好名声尽毁的准备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石星在走的‘洋人膝盖不会弯’的路。
  现在朝廷已调命林延潮准备撤军了,但林延潮对左右道:“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传令李提督整军进兵晋州!”
  “可是朝廷那边……”刘黄裳问道。
  林延潮横了他一眼,决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闻林延潮之言,左右一并肃然,当即不再反对。
  但林延潮话虽如此说,另一边立即起草奏章向朝廷解释,倭寇虽退釜山,然而随时可以复来,现在撤军前功尽弃。现三军将士可用,切不可因倭人诈和之言,而为退兵计!
  此刻晋州城城下,已下了好几场暴雨。
  为了攻打晋州城,倭军分成数队,东面是倭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率众一万九千人,部将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
  北面是加藤清正率众两万五千余人,部将黑田长政,岛津义弘,锅岛直茂等,
  西面是小西行长,率众两万六千余人,部将细川忠兴,宗义智;
  西北是小早川隆景,率众八千七百余人,部将立花宗茂,监视南原和忠州方面明军刘綎,骆尚志,王必迪部,
  东北是毛利秀元一万三千余人,防备尚州和善山方向的明军吴惟忠,李宁,祖承训部。
  南江以南另有吉川广家的一两千人马,防备朝鲜来援。
  由此布置可见,倭军对晋州城志在必得。
  晋州城乃全罗道庆尚道交通要害,一旦有失,门户大开,李舜臣的朝鲜水军也会失去补给地。
  正在前方的刘綎得到林延潮命令后,派出使者与加藤清正,小西行长二人交涉。
  军帐之内,刘綎的使者奉上书信质问加藤清正。
  信为刘綎起草,言天朝数百万兵将横于鸭绿江尽头,大将军提督率领两万人马在王京正火速来援,让加藤清正立即退兵。
  看到书信后,加藤清正仰天大笑道:“明朝的公主未至,四道之地尚未我有,许贡之时也未承诺,我军要攻打谁即攻打谁,哪里还要看明人之脸色。”
  “告诉你们经略,明朝人的诈和之策只会蒙骗那些视利如命之人,却不会动摇我武者的决心!”
  小西行长脸色很是难看道:“加藤肥后守,林经略是有诚意与我方议和的,不可以将他视作沈惟敬一般的人。”
  风雨声之中,使者正色言道:“是啊,我们经略大人可是一片诚意,希望两国息兵。加藤将军要清楚,明朝大臣都是主战的,除了我们经略大人以外不会有第二个人这么好说话了,还请加藤将军三思。”
  加藤清正傲然道:“我从不信什么纸上谈来的,我更愿意打破顺天府后,执明朝皇帝于前再谈!”
  小西行长怒道:“肥后守,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将关白的大计放在何处?”
  加藤清正双手负胸不予理会。
  明朝使者道:“既然如此,就没什么好谈了,贵军需知道破坏和议的责任在你们,而不是在我!我们实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小西行长起身道:“等一下,我们与明军有协议在先,我们现在攻击是朝鲜人马,而不是明军!经略大人,可否先容我们攻下晋州城,我保证只要朝鲜人能够不轻举妄动,我们不会有再一次行动!”
  明朝使者道:“不可能,经略大人的底线就是晋州城不失,既然小西将军,加藤将军坚持,我们也无话可说,到时请勿谓言之不预也!”
  说完明朝使者大步离去。
  小西行长顿足再三,然后怒视加藤清正。
  而加藤清正则是朗声大笑,丝毫不将明军放在眼底。
  而在风雨交加之时,李如松率两万明军铁骑正从王京向晋州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