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科幻 > 大明文魁 > 八百零九章 为民做主
  林延潮暂署归德府事后,丘橓连夜审问苏严,从他身上顿时挖出了一条河工大案,此案一出,顿时整个河南,山东官场震动。
  不过这已不惯林延潮的事了,他依仗着钦差丘橓的势头,扳倒了苏严后,顿有种困龙入海之感。
  苏严被押后,在这归德府官场上,林延潮就是官位最高的官员。林延潮掌知府印,代署府事,这等威风岂是昔日没有半点实权的佐贰官可比。
  不过骤得权势,与骤得富贵一般,都不一定是好事。
  为何骤得权势不是好事?
  就是资历经验问题,林延潮为词臣多年,没有担任地方官的经验。
  一般而言进士出身官员,先要任三年府城附郭县的知县,然后再调往难治,要地的县城任知县。
  若政绩出色,再提拔为知府,也是先去非要紧地方任数年知府,然后再至归德府这等冲繁疲难的要紧难治之地任知府。
  现在大明官场一直以来都很昏庸,但也没有昏庸到让菜鸟任要紧地知府的地步。
  如归德府这等要紧地,非能臣干吏不可。
  苏严虽是为官蛮酷,但治下确实有一套。现在林延潮接替苏严,代署知府事,不用别人找他麻烦,地方上一堆麻烦事就已是找上他。
  这一天,林延潮坐衙,刑房司吏以及本府推官二人一并向林延潮道:“司马老爷,这是近两月来所积的讼事卷宗,恳请司马老爷过目,然后择日放告审问。”
  林延潮闻言草草过目后,这讼事卷宗有八十卷之多,有人命,户役,贼情,婚姻,继立,债负等等之事。
  林延潮道:“这些案件州县能审之则审之,为何交给本府,莫非都是越讼上控不成?”
  在大明律中规定,军民讼词皆至下而上陈告。比如分守道,分巡道,甚至一省主理刑名的按察司,都可以接百姓词状,但不可以亲自审理,需发往州县。
  至于州县,也不是什么案子都审理,一般民事都由乡间宗老裁断,有一句话是民不举则官不究,就在这里。
  一般只有大案要案,这才交给官府审理。
  所以林延潮看这么多卷宗,不由质问,难道这地方知县都是吃干饭的不成?这些积压的刑事案件也要我这代理知府解决,我这到底是中级法院,还是地方法院?
  一旁刑房司吏,以及推官向林延潮说了其中的情由。
  原来这是与地方官的考评有关。
  为什么呢?因为儒家法治追究的是无讼境界,孔子就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若一个地方老百姓好讼,就被称为健讼之地。官方评价是满地刁民。
  因此诉讼与教化有关。
  地方官在治理地方时,目的是听讼,使人无讼,达到无讼息讼的境界,若越听讼,治下的讼案越来越多,这无疑影响他们任官的考评。
  对此下面地方官,也很有办法,如州县衙门一般都是每逢三六九放告。
  他们就投机取巧,改成每月初二,十六放告,从平常的一个月九次改成两次。
  还有很多地方州县,都将四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定为息讼期,理由时这段时间为农忙之时,尔等老百姓还是安心种田,咱们州县不接民间讼状,名为息讼养农。
  当然还有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批驳。老百姓告状是不,咱就给你找毛病,各种理由不给你审理。
  于是老百姓们没有办法,只能越级上控。
  林延潮看了这卷宗中,很多都是州县不予审理的案子,然后老百姓越级上控。
  一般而言老百姓都是好说话的,堆积到府衙来的案件,都是民怨甚大,实在忍无可忍才越级的。
  其中有豪强侵占民田的,有的是打死人的案件,拖延六个月不审理。老百姓也是铁了心了,沉冤不雪,就不下葬。
  如此案件比比皆是。
  “如乃渎职!”林延潮将卷宗放在一旁。
  推官在旁道:“司马,下面如此草率了事,是否以州县批驳不当的名义,将这些案件重发州县审理?”
  林延潮伸手一止道:“若是如此,就成了相互推诿。下面这等碌碌无为之庸官,比贪官污吏更恶。”
  刑房司吏道:“可是里面有些案子乃不好办的,其中有豪右家公子杀人在逃,还有藩王府役强奸民女之案,件件都是为难的官司。”
  “这些案子就算以往苏府台在时,都不敢审,请司马三思。”
  林延潮略一思索即道:“这本丞都知道,但本丞既暂署府事,岂有坐视之理。传令下去后日府里放告,府内百姓皆可告状,本丞亲自审理,再下牌票给这些状上的告诉二方,让他们于后日一并来府衙。”
  林延潮说完,推官,刑房司吏皆是惊道:“司马大人,这么多案子你要一日内审问?还请三思啊。”
  林延潮道:“你们听命就是。”
  推官,刑部司吏都是对视一眼,心想这么多案件,林延潮要一日审完,简直是痴人说梦啊。
  其中不少案件错综复杂啊。
  林延潮暂署府事,没有经验,就处置这等复杂的刑名之事,怕是要惹大麻烦。
  哪知林延潮又道了一句:“后日,你们还要将本府各州县正印官尽数请至府衙。”
  推官与刑房司吏对视一眼,心道还有这等事,审个案子还如此兴师动众。
  二人都不明林延潮所以,若林延潮这一日审案出了什么差池,那不是在众下属州县官面前丢人吗?
  但二人都不敢再劝。
  这天府衙里,归德府六县一州七名知县知州皆至。
  府衙里,几名知县知是林延潮因案件积压之事,欲找他们麻烦,于是大吐口水。
  “本地民风彪悍,百姓争利,治下那帮刁民,有事无事就行衙门告讼,这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你要我怎么办?”
  “怪就怪在,朝廷以一县诉讼多寡,参定我等知县,将来大计列为考核。若是讼案多了,升迁之事就难了。”
  又有一人道:“本官也不是怕事,但周王府下面的人犯事,我一个七品知县,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管这档子事啊。”
  “是啊,我们河南一省有十五个藩王,甚至潞王也要在河南就藩,这些藩王各个都是大爷,咱要当祖宗般供着。”
  “老百姓的事不管,是咱们失职,但管了,咱们丢乌纱帽,我今日就请司马大人教一教该怎么管?让我们也学他豁出这条命,上谏天子。”
  “马兄,你看这事怎么办?”
  “这林三元从京城来,不知我们亲民官的难办,你替我们说句话。”
  “是啊,马兄,你在我们这里官位最高,一切就拜托你了。”
  睢州知州马光,乃从五品,比本府通判官位还高,位只逊林延潮一级,他是七位州县里级别最高的官员。
  见众人看向他,马光冷笑道:“还能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林三元用什么道理问我们,我们就怎么回就是。”
  “何况他眼下是暂署府事,若真在这节骨眼上出了什么差池,他担当得起吗?分守道,藩司那边不会问罪吗?”
  众官员听了都是点头称是,一人道:“别说他是暂署府事,就是他是知府,也不能拿此事怪罪我们。”
  众人都有了马光这主心骨,当下也是不慌。
  于是他们就坐在府衙的正堂上等着,哪知他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林延潮人影。
  待他们派人去问,府衙官吏只是说林延潮马上就来。
  于是这些人坐在府衙里苦等,茶碗里的水都冲泡了三五遍,喝得都没味了,仍不见林延潮踪影。
  已是快是日上三竿了,不说府衙里,府衙外的老百姓们也是等着筋疲力尽。
  能走到越过州县,到府衙上控,他们身上都是有大冤大仇,沉冤未雪的。他们不怕等,怕得就是等到最后,没有人为他们主持这公道。
  “爹,你说林三元真是好官吗?能替我们姐姐报仇吗?”
  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向他父亲问道。
  那爹爹头发花白,手脚肌肤都是干裂,虽看起来连腰也伸不直,但口里却坚定地道:“能,咱们老百姓,都说林三元是好官,他定能替你姐姐讨回个公道。”
  少年点点头,咬着牙道:“好,若是林三元不帮我们,等我长大了,就去杀这狗东西为姐姐报仇。”
  就这时候衙门口一声炮响,但见十几名衙役出了大门大声道:“放告了,放告了,告诉两方都各站一边,然后将状纸递上来。”
  老百姓都自觉地各站在一边。以往哪些嚣张跋扈的衙役们,今日却一个个都是十分和蔼客气。
  以往递状纸给这些书办时,都要拿一笔钱通融,但今日这些书办仿佛一个个都变得清廉如水,是一文不收。
  就在这时但闻一声升堂!
  府衙正堂上衙役手持水火棍列班,至于林延潮穿戴正五品官服,走至正堂坐好。
  林延潮站在堂上,一眼望去但见月台下,老百姓们是人头攒动。
  自己以往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堂上得到伸张。
  而今日自己却坐在这案后,替老百姓主持公道。林延潮警醒自己,不要忘了当初自己为小民时的委屈,坐在这个位置上,不可忘了为民做主,替老百姓主持公义。
  想到这里,林延潮一拍惊堂木。
  一声清响,满堂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