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小说网 > 古言 > 宫姝 > 第114章生日
  过了这个中秋节,沈君兮就已经七岁了,而王老夫人也足足为她准备了七件生日礼物。
  “这些早就应该给你了!”王老夫人就爱怜地抚了抚沈君兮的头,“只可惜,以前都没有办法亲手送给你。”
  说着,王老夫人就叫人端来了一碗加了鸡蛋的长寿面,亲手给沈君兮挑了一筷子:“来,乖,吃口长寿面,从此福寿都绵长!”
  沈君兮脑海里突然就记起了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好似也对自己说过同样的话。
  母亲的身影和外祖母就这样重叠了起来,沈君兮就忍不住抱着王老夫人哭了起来。
  王老夫人自然是被沈君兮的反应吓坏了,她连忙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轻抚着沈君兮道:“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就哭上了?”
  沈君兮就伏在了王老夫人的怀里,哭道:“我以为娘亲走后,就再也没有人记得今天是我的生日了。”
  王老夫人的手就一滞,随后就微微叹了口气,然后安抚着沈君兮:“说什么傻话呢,没有了你娘,还有你外祖母啊,就算没了你外祖母,你还有姨母和舅母,又怎么会没有人记得呢?”
  “来,乖,把面吃了啊,不然凉了就不好吃了。”王老夫人继续哄着沈君兮道。
  因为怕折了孩子的福寿,未成年的孩子过生日并不兴宴请,一碗长寿面,便是家人对孩子的最好祝福。
  沈君兮吸了吸鼻子,就结果王老夫人手中的面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王老夫人在一旁瞧见了,也是满心欢喜。
  过不得多久,董二夫人也领着纪雯和纪晴过来请安。
  因为是中秋,不管是上书房还是女学馆,都休假一天,因此大家都还在家里哪也没去。
  在给王老夫人请过安后,纪雯将沈君兮拉到一旁道:“今儿个是你生日,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送你,就亲手做了个香囊。”
  说着纪雯就拿出了一个两面都绣了兰花的香囊挂在沈君兮的腰上,沈君兮就问道一股淡淡的花草香。
  沈君兮一眼就瞧出这是纪雯十天前就开始拿在手里鼓捣的东西,当时她要看,纪雯还特意藏了起来,没想竟然是特意做给她的。
  纪晴也拿出一把折扇:“这扇面是我自己画的,也送给妹妹,祝妹妹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沈君兮就看了他们二人一眼,见他们的眼中满是真诚,也就同他们道了谢,开开心心地把东西都收下了。
  见几个小辈缩在一旁有说有笑的,董二夫人也凑了过去,送了沈君兮一块玉牌,并且帮她挂在了纪雯送的香囊旁。
  王老夫人就喜欢一家人一团和气的样子,她就招呼着身边的人再去盛几碗长寿面来。
  齐大夫人带着纪雪来得最迟,见着屋里人都是一团喜气,不免就有些诧异。
  然后她见着几个孩子都围在桌边吃着长寿面,也就问道:“今日有人生日?”
  王老夫人一听这话就有些不太高兴,还是董二夫人出来打着圆场:“是守姑。”
  齐大夫人就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她摸了摸自己的鬓角,心想着怎么就没人提醒她?
  只是这事,不知道还好,知道了还没有点表示就说不过去了。
  一想着自己身上这些首饰都还是新打的,不管送出哪一件去,她都有些舍不得。
  而且沈君兮还不过是个小孩子,这些东西送她,她也用不着。
  因此,齐大夫人就一转眼睛同沈君兮笑道:“哎呦,看我这记心,还真是忙晕了!我一早就备下了一套上好的湖笔要送给守姑的,这一忙起来就给忘了。”
  说着,她就给身后跟着的丫鬟使了个眼色:“还不赶紧的回去取!”
  那丫鬟也是一愣。
  她整日地跟在大夫人身边,从来都没见过什么湖笔呀!
  与齐大夫人同来的关嬷嬷一见那丫鬟的样子,就将那丫鬟拖到一边悄声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取去?”
  那丫鬟也急了,大夫人的屋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湖笔,让她上哪取去?
  关嬷嬷见这丫头竟然是一点都不开窍,只得压低声音在她耳畔道:“去东大街的笔墨铺子里取!”
  那丫鬟这才恍然大悟,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
  自己这个大儿媳妇平日里是个什么德行,没有人比王老夫人更清楚的了。
  此刻她看破不说破,只是不想坏了大家的兴致而已。
  见齐大夫人只带了纪雪过来,她也就问起了纪昭去了哪。
  “一早就出了门,说是要陪着太子殿下去狩猎。”纪昭是太子身边的侍读,一说起她的这个儿子,齐氏就是满脸的与有荣光。
  王老夫人也就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爵位只有一个,那些不能承爵的孩子,就得各自另寻前程。
  齐大夫人在王老夫人这插科打诨了半日,那丫鬟才气喘吁吁地送来了一套包装得很是精美的湖笔。
  齐大夫人就有些嗔怪地说道:“怎么去了那么久?”
  那丫鬟就扫了眼屋里的王老夫人,然后才有些磕巴地道:“彩霞姐姐不在屋里,我和明霞姐姐找了好半天才在夫人的矮柜里找到这个……”
  齐大夫人见这她回答得还算机灵,也就不再与她计较,而是笑盈盈地走到沈君兮的跟前:“都说咱们的守姑能写一手好字,大舅母就送你一套湖笔。”
  沈君兮就笑着接了过来。
  她一看那装笔的盒子,不用打开就知道这是在东大街上买的便宜货,送这种东西,还真没有雯姐儿和晴哥儿他们送的香囊和折扇有诚意。
  因为齐大夫人还要安排一家人中秋宴的事,也就暂且告退,董二夫人则是陪着王老夫人在西梢间里说着九月二十五万寿节的事。
  “听内务府的消息,今年恐怕是会要大办。”董二夫人就同王老夫人说道,“我们家也要趁早准备才好,免得到时候有钱都买不到好东西。”
  王老夫人就点了点头。
  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自然是什么都不缺,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送东西,就只能从寓意上下功夫。
  “老二媳妇,这事还是得你多费点心,”王老夫人想了想道,“我先拨给你两万两银子,置办万寿节的东西……你大嫂是个见钱眼开的,我怕把这事交代给她,钱花了,事却没办好,到时候丢的还是咱们秦国公府的脸。”
  董氏就一脸慎重地应了下来。